返回

第548章 理由!李景隆与徐增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548章 理由!李景隆与徐增寿! (第1/3页)

    没错,大明必须探索美洲!

    这不仅是为了开拓新的疆域与航道,更是为了拯救当下深陷困境的大明子民。

    如今的大明,正处在持续多年的小冰河时期,气候异常带来的天灾接连不断:北方各省连年遭遇酷寒,冬季降雪比往年多上数倍,黄河、淮河频繁结冰,开春后又因融雪引发洪涝,淹没沿岸大片农田;南方则陷入长期干旱,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水位骤降,稻田干裂,连饮用水都成了难题。

    天灾之下,全国粮食产量锐减,往年亩产可达三石的良田,如今能收获一石已是幸事,不少地区甚至颗粒无收。

    百姓们辛苦劳作一年,却连温饱都难以解决,只能靠挖野菜、啃树皮充饥,偏远州县更是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状。

    为了活命,无数流民背井离乡,四处乞讨,不仅加剧了地方治安的混乱,也让朝廷的赈灾压力陡增——国库虽不断拨出粮款,却终究难敌连年天灾带来的粮食缺口,赈灾粮往往刚运到灾区,就被饥饿的百姓一抢而空,根本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朝堂之上,官员们对此忧心忡忡,有人提出迁徙百姓,有人主张加重赋税,却都治标不治本。

    而美洲大陆上的高产作物,如土豆、红薯、玉米等,恰恰是化解这场危机的希望所在。

    这些作物耐旱耐涝,对土壤要求不高,无论是北方的贫瘠土地,还是南方的山地丘陵,都能种植;更重要的是,它们的产量远超大明现有的稻麦——据传回的零星信息,一亩土豆能收获数千斤,红薯更是能达上万斤,玉米也能轻松实现亩产数石,是解决粮食短缺的“救命粮”。

    一旦能打通前往美洲的航线,将这些高产作物的种子带回大明,在全国推广种植,就能让百姓在恶劣气候下也能收获足够的粮食,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流民问题会随之缓解,地方治安自然安定;朝廷也无需再为巨额赈灾粮款发愁,国库能有更多财力投入到水利、边防等建设中。

    除此之外,美洲广袤无垠的未开发土地,更是解决大明当前困境的重要依托。

    一方面,可接纳国内日益增长的过剩人口——随着土地兼并加剧,越来越多百姓失去赖以生存的田亩,沦为流民,而美洲的平原、河谷地带,足以承载数百万无地可种的百姓,让他们通过开垦荒地获得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