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33章 震撼!竟然晒出了好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33章 震撼!竟然晒出了好盐! (第2/3页)

得到一点粗盐,还要再加工才能用。如今用晒盐法,不仅省了柴火和人力,竟还能直接得到这般好盐!”

    两淮盐运使李成谦接过盐,放在手心反复查看,脸上的质疑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震撼:“这盐的品相,在市面上至少能卖三倍于粗盐的价钱!皇孙殿下,您这晒盐法,简直是造福盐业啊!”

    芦台盐运使张文华也连连点头,他从事盐业数十年,从未想过海盐能晒得如此雪白细腻:“以前总觉得煮盐是祖制,改不得,今日见了这盐,才知道是老臣墨守成规了!改煎为晒,不仅能让灶户少受苦,还能提高盐的品质,这可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其他官员也纷纷议论起来,语气里满是惊叹。

    之前弹劾朱高炽的几位巡盐御史,此刻更是面红耳赤——他们之前还担心晒盐法会耽误盐税,如今见了这雪白的精盐,再想到晒盐法的效率,哪里还敢有半分质疑?

    朱高炽笑着解释:“这还只是初步成果。等后续盐田全部建成,我们还能优化除杂步骤,让盐的品相更好。而且晒盐不用烧柴火,灶户们不用再守着滚烫的铁锅,也不用再吸入黑烟,身体也能慢慢好起来。”

    朱标听着,目光渐渐投向远方——从脚下的盐田一直到海边,连绵不绝的堤坝将滩涂划分成一块块整齐的盐田,一眼望不到尽头。

    阳光洒在盐田上,像是为这片滩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铠甲。他忍不住瞪大了眼睛,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开始计算:这么大的盐田,一亩地一天能出多少盐?十亩呢?一百亩呢?若是全部投入使用,一年能为朝廷产出多少精盐?

    想到这里,朱标心中一阵激动——以往朝廷每年的盐税,很大一部分都耗在了煮盐的成本上,还常常因为灶户逃亡、盐税拖欠而发愁。

    如今有了晒盐法,盐的产量和品质都能大幅提升,成本却大大降低,不仅能充实国库,还能让灶户们过上好日子,这简直是一举多得!

    旁边的盐运使们也纷纷注意到了盐田的规模。

    两浙盐运使李成谦忍不住蹲下身,仔细查看结晶池底的盐层厚度,又抬头望了望连绵的盐田,手指下意识地在手心比划着。

    他常年掌管两淮盐税,对产量格外敏感——按眼前这盐层厚度,一亩结晶池至少能出盐两百斤,而芦台盐场的盐田,保守估计也有上千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