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9章 广积粮,缓称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19章 广积粮,缓称王 (第3/3页)

西南面的种甘蔗。

    朱高煦到后,已经能看到江边现场多了很多建筑,治糖工厂已经盖的差不多。

    沈济的徒弟王栎就在这里负责种甘蔗的事。

    他已经娶妻生子,看起来也极为成熟,不再是当初被燕军灭门屠城的可怜少年。

    王栎带着他们先看了看治糖工厂,然后一边向朱高煦解释他们的甘蔗地。

    跟着朱高煦的盛庸奇怪的问:“乍没看到有甘蔗?”

    王栎道:“现在大明有三种甘蔗,一种在二月份种,两种在四月份种,咱们用的是四月份种的,所以现在是整地,做沟,在做准备功夫。”

    王栎说他们种的叫‘竹蔗’又名‘荻蔗’,因为皮坚节短难以食用,惟以榨糖,故又名糖蔗。

    这也是其他地方专用榨糖的甘蔗。

    盛庸听说过他的来历,更问:“都是梦溪笔谈上面的?”

    “是的呢。”王栎说完,又赶紧加了一句:“我和老师,都实地查验过,广东人就是这么种的,这里也有好多我们请自广东的师傅们。”

    朱高煦笑道:“这叫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盛庸和王栎也不知有没有听懂,但都是笑了。

    这时一阵微风吹来,空中有些恶臭,朱高煦发现他们已经来到甘蔗地前。

    原来佃户们正在下菜饼。

    这是宋朝就传下来的技术,朱高煦也不懂,王栎说了下,还挺麻烦的,因为现在没有发酵剂,用的也是梦溪笔谈上的技术,好像要蒸煮,在云南这边的天气下,三个月才能发酵成功,冬天时间则更长。

    盛庸虽然不懂农业,但见远处稻田长势不错,也不由道:“大王重视农事很好,将来必然不会缺军粮。”

    云南这边有两季稻和三季稻,但这会普遍是一季和两季。

    一季集中在云南府附近各府,广南府是可以两季的。

    他们早稻于十二月份播种,晚稻于七月份播种。

    现在正是刚刚播下去的早稻。

    朱高煦在这边圈了三十多万亩田地,大部份是种水稻,那怕亩产一石,一年也有几十万石。

    身为穿越者,他当然知道粮食的重要性。

    靖难后期,燕军也缺粮,这使燕王陆续放走了几万被抓的南军,因为实在养不起,他也不能杀这么多人。

    如果燕王后期粮食足够,他的兵马还能更多。

    朱高煦更知道当时朝廷对北平控制不严,压制不够,所以朱棣到后期才开始缺粮。

    朱棣如果对上朱高煦,肯定会全面压制,优先要断朱高煦的粮盐糖。

    这也是为什么朱高煦现在就要囤积的原因。

    云南地处偏远,绝大部份的盐和糖全靠中原供应,到时一旦朱棣截断通行,他就只能靠自己。

    “粮和盐,这是军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朱高煦沉声道:“咱们一定要多多囤积。”

    “广结粮,缓称王嘛。”盛庸笑道。

    朱高煦这时问王栎:“我们能制白糖吗?”

    王栎愣了下,摇摇头。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