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章 八千岁的消息(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章 八千岁的消息(上) (第2/3页)

府供用库只挂虚衔,不批文书,就和……和先帝时的孟冲一样,那个孟冲也是个做饭挺好吃的厨师罢,就是可惜慈圣老娘娘不喜欢他。”

    魏忠贤问道,

    “既然不批文书,那他怎么记的账呢?”

    徐应元道,

    “这就是我要说的重点了……”

    魏忠贤接口道,

    “合着你前面那些安慰我的话都不是重点啊?”

    徐应元大笑道,

    “前面是主要重点,我现在要讲的是次要重点,这就好比你去南京秦淮河上的那富乐院找婊子……”

    魏忠贤即使再粗鄙,又受不了这个比喻,

    “你咋说话的呢?我咋成婊子了?”

    徐应元轻咳一声,道,

    “我打个比方,打个比方嘛,其实我也没去过秦淮河,一般找个私窠子就解决了。”

    魏忠贤把手中的饼一口吃完,拍拍手道,

    “行罢,行罢,反正我也没去过秦淮河,你继续说,那内府供用库的账究竟有甚么问题?”

    徐应元道,

    “内官食米,依例是每员每月四斗,其来源就是漕运白粮的一部分,天恩浩荡,这是没得说的,咱们要是不进宫,那肯定是吃不上那么好的细粮的,但是你猜怎么着?”

    “苏若霖跟我说,他前日点灯回来被其他监工派去搬米,一个溜肩没抗稳,那米从米袋里洒出来,一眼望过去,竟然掺了有七、八成的稻子或烂米,根本不是发给京官的白粮。”

    魏忠贤蓦地一惊,

    “七八成稻子或烂米?不可能啊!通州的粮官再如何贪墨,也不可能将白粮直接没去七八成,这也太明目张胆了!”

    徐应元神秘兮兮地笑道,

    “对了,你自个儿去过通州你就明白了罢?粮官验粮,那本来就是有进项的,谁会傻到放着这么一个肥差不去当,反倒去动要送给京官的白粮?”

    “我告诉你罢,苏若霖看到的那批粮,就是专门发给咱们内官的,你想想,既定的四斗米里面,三斗半是稻子和烂米,那这三斗半的白粮,又是怎么消失的呢?”

    魏忠贤脱口即道,

    “那肯定是被经手的人转卖去宫外了呗,咳,宫中地位高的大太监,有权有势又有对食,根本不在乎这每月的四斗米,也不会为了这每月四斗米去得罪内府供用库的掌印。”

    “而像咱们这样的小阉呢,人微言轻,即使知道短了三斗半米,也碍于大珰或者本管太监而不敢指出其中猫腻,这经手的人赚的就是这么一个欺上瞒下的钱,那苏若霖告诉你这个干啥?想让我去跟皇爷说?可这没有证据,我说了皇爷也未必会相信啊。”

    魏忠贤这里倒不是对朱翊钧没信心,因为他并不了解朱翊钧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好人,他是本着封建时代特有的草民思想来考虑这个问题的。

    老魏在这方面特别庸俗,他觉得人费劲巴力地爬到高位然后欺负比自己地位低下的弱者是一件相当稀松平常的事,就像每天天一亮,太阳就要升到空中那么朴素而恒定。

    至于朱翊钧所崇尚的那些关乎平等尊重的现代人道理,魏忠贤是根本不可能相信的,因为他从小长大的地方就是这么一个“高位者往下看都是笑脸,低位者往上看都是屁股”的,充斥着社会达尔文主义哲学思想的环境。

    就比如说倒卖内官应得白粮这件事罢,倘或是朱翊钧处在魏忠贤这个位置上,他一定会勇敢地挺身而出,为内官的全体利益而抗争。

    而魏忠贤就不一样了,他会觉得人家张明在宫里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了,又是伺候贵妃,又是伺候皇帝的,好不容易升到掌印太监了,买卖白粮赚点外快那不是天经地义吗?

    而且这内官食米又不是外廷税收,税收是该用在百姓身上的,而白粮是皇爷赐给自家奴婢们的,倘或你看不惯内府供用库掌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