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二章 濠镜来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二章 濠镜来信 (第2/3页)

给范礼安罢。”

    “送去的时候,别忘了替朕问候他一声,告诉他这本辞典和这份地图朕都觉得很有用。”

    朱翊钧是很看重罗明坚的,历史上的罗明坚不但是晚明时天主教进入中国内地长期居住的第一人,还是利玛窦来中国传教的举荐人。

    张诚笑道,

    “奴婢听闻,这份,是万历十二年时,当时的肇庆知府王泮出资刊行的,在广东民间早有流传,只是没甚么人像皇爷这般感兴趣罢了。”

    朱翊钧笑了一下,他在这一点上还是十分理解大明百姓的,晚明税负沉重,又有“通番”的罪名压着,大明百姓忙着为生计奔波都来不及呢,怎么会对除科举以外的外部知识感兴趣呢?

    真正能读懂那些西洋文明,并且有条件去进一步探索的,一定就是那些生活优渥的官员士大夫。

    因此朱翊钧在这方面还真没甚么优越感,最起码要比他在面对太监时多了一份平和与谅解。

    他知道大明百姓现在对西洋文明的冷漠态度并非是源自愚钝或不开明,他们只是被生活剥削尽了所有了解外部世界的精力与好奇心。

    “朕记得王泮,去岁他才从广东副升为湖广右参政兼佥事。”

    朱翊钧淡笑道,

    “广东的官员似乎都很喜欢同传教士打交道,倘或不是广东本地较为开明,那便是那些传教士有本事了。”

    其实对于罗明坚和利玛窦的传教策略,朱翊钧心里还是有点数的。

    同晚清那些开设福利院和教会学校,专门致力于在“贫困的大清”拯救和感化普通民众的境外宗教组织不同,晚明的传教士都是走上层路线的。

    历史上的罗明坚之所以能顺利地久居中国,就是因为他十分重视同地方高层的往来。

    晚明吏治腐败,在官场上索贿受贿早已司空见惯,否则诸事无成。

    罗明坚投其所好,多方送礼,在广东当地广交名士,这才避免了被驱逐离境的结局。

    张诚笑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