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章 海贸之利实乃为百姓所获(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章 海贸之利实乃为百姓所获(下) (第2/3页)

    “为甚么一定要让百姓专于耕种呢?”

    朱翊镠一怔,但听朱翊钧说道,

    “南方本来就是兼并不断,流民过剩,他们若有个一技之长,跟着‘走广’商人纺织烧造不是很好吗?”

    “倘或朕掌握了海贸,也一定不会非要把这些人给换走。”

    李太后剥着栗子开口道,

    “皇上或许并没有这份心思,可真到了那个时候,却也不一定能如皇上所愿。”

    朱翊钧疑惑道,

    “老娘娘何出此言?”

    李太后又往朱翊镠嘴里塞吃食,

    “倘或皇上掌海贸,那这供给洋人的生丝瓷器便自然成了力役的一部分。”

    朱翊钧道,

    “朕可以和这些‘走广’的浙商一样,用银子雇人来纺织烧造。”

    李太后淡笑道,

    “皇上现在说是‘雇’,但到时候这银子和货物一起摊派下去,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了。”

    “譬如就拿匠户来说罢,自嘉靖四十一年起,轮班匠便一律征银,朝廷以银雇工。”

    “依理而言,这和‘走广’浙商去雇人纺织烧造并无不同,可皇上去岁不还是裁减了烧造的数目吗?”

    “一个供给洋人,一个供给朝廷,前者趋之若鹜,后者避之不及,这就是官营的难处了。”

    朱翊钧默然不语。

    李太后又道,

    “只要是朝廷命令要用的东西,无论它的利润有多大,终究会变成百姓的负担。”

    朱翊钧顿了一顿,忽然开口道,

    “原来不是那林道乾无法无天。”

    朱翊钧叹息道,

    “是朕留不住林道乾这样好的人才。”

    朱翊镠咽下口中的食物,忙安慰道,

    “小民唯利是图,皇上不必为此感伤。”

    朱翊钧想了想,追问道,

    “那除了这些专事生产生丝瓷器的工人,可还有其他甚么人依赖于海贸生存?”

    朱翊镠答道,

    “还有疍民。”

    朱翊钧问道,

    “疍民不就是生活在水上的连家船民吗?”

    朱翊镠道,

    “是啊,不过这闽浙粤的疍民按照其所居的水域,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沿海疍民、内河疍民和沙田疍民。”

    “沿海疍民主要分布在闽粤琼沿海的主要渔港,内河疍民分布在珠江、韩江和闽江下游,尤以珠江口最多;沙田疍民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沙田区。”

    “据臣所闻,现今仅广东一地,其疍民人数就在五万人以上,他们一般活跃于外国船只和中国商船出入的港口和岛屿附近海域。”

    “由于他们善于操舟,海商就会利用这些疍民,或是让他们把货物从山区经水路运到港口,或是让他们从海岸运到走私小岛上,反正为了逃税,海商们甚么法子都想得出来。”

    “不过疍民的主要用处还是服务于远洋商船的补给,无论是外国船还是中国船,只要给银钱,这些疍民就会帮忙补充船只的淡水和食品。”

    “他们以此为生,又本来就生活在水上,朝廷无论是想进剿还是招安,都很难对他们有所处置。”

    群众基础太过广泛,纵使朱翊钧是见多识广的现代人,一时也想不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