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六章 建州女真的鸣镝箭律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十六章 建州女真的鸣镝箭律法 (第1/3页)

    其实从个人角度出发,朱翊钧对晋商集团一直是持保留意见的。

    晋商在晚明的历次边贸活动,无论是从明朝的政策上还是法理上讲都是合法的。

    作为一个讲理又讲法的现代人,朱翊钧是觉得不能把明朝灭亡的原因全部赖到晋商头上。

    更何况晋商的背后是一个更为不可忽视的山西籍官僚集团。

    因此朱翊钧的心底总是觉得晋商尚能为之己用。

    既然商人逐利,为何明廷之利会短于后金之利呢?

    所以朱翊钧觉得自己得先问问清楚。

    他不相信范永斗生来就是里通外国的“汉奸”,就像他也不相信万历皇帝从小就是那般凉薄阴冷的性格。

    他觉得八大皇商之所以会选择勾通后金,除了商业上的利好之外,其中一定另有原因。

    范明相当圆滑,他没有正面回答朱翊钧的问题,只是解释道,

    “去岁七月时,小民并不在抚顺经商,抚顺马市商贾云集,小民所见所闻,不过是管中窥豹。”

    “且辽东边事自有庙堂高官为皇上运筹得宜,小民井蛙之见,实不能登大雅之堂,又何敢有污圣听?”

    朱翊钧心想,范明这两句话把自己摘得倒干净。

    首先说明自己当时不在抚顺,根本不知道努尔哈赤杀汉人的具体情形。

    其次又表示在抚顺马市行商的商人不止他范氏一家,皇帝要问也不能只问他一人。

    最后抬出辽东相关官员,暗示自己不敢随意置喙边贸政策。

    朱翊钧笑了笑,道,

    “好听不好听的话朕也听了不少了,不缺你这一句,朕要是想听好听的,直接去问东厂不就得了?”

    范明身形一顿,以为朱翊钧的意思是要把他发落去东厂诏狱,忙又跪下伏身道,

    “皇上明鉴,小民确是不知。”

    朱翊钧一见他跪下就头疼,

    “朕甚么都没说,范掌柜怎么自己又跪下了?快起来。”

    范明伏地不起,

    “皇上既然着东厂与锦衣卫来捉拿小民,便是以为小民罪责当诛,小民沐泽皇恩,不敢求以财赎。”

    “皇上既已下定决心,又何必以辽东边事反复诘问小民呢?小民只求皇上开恩,留得小民膝下三子一条生路。”

    朱翊钧这下总算知道了为何方才范明一开口就要向皇帝捐家产了。

    除了“万历皇帝喜好财货”的传闻作用外,范明表态要捐家产,其实就是在试探皇帝的态度。

    他觉得东厂和锦衣卫捉人,要么要钱,要么要命,皇帝既然拒绝了送钱,那就是笃定要命来了。

    范明的误解让朱翊钧顿时左右为难了起来,他目前确实不想要范明的钱和命,但这并不表示他将来一定不想要。

    朱翊钧现在的和善是为了投资范明未来的效忠,可范明一上来就先假设朱翊钧是个要钱又要命的暴君,顿时就将朱翊钧的和善变为了一笔亏本买卖。

    朱翊钧心道,奸商碰上明君,谁能想到吃亏的竟是明君呢?

    “范掌柜又没做甚么亏心事,朕不过问上两句话,怎么范掌柜就忙不迭地求起饶来了?”

    朱翊钧仍是笑着,

    “范掌柜吓得这么着,朕倒要问问张鲸,东厂这办得到底是甚么事,连朕的旨意都敢当耳旁风。”

    范明一听这话,更是被唬得连连磕头。

    京师有谚曰,“宁逢虎狼,莫逢张鲸”,说的就是张鲸心狠手辣,比之虎狼吃人更要凶恶百倍。

    倘或皇帝真因自己而责问东厂,那就等同于变相地得罪了张鲸。

    张鲸是皇帝的心腹,言官弹劾了多少次都没能扳倒他,何况自己一个小小边商?

    得罪了东厂提督,纵使自己今日不死,那往后还能有安稳日子过?

    范明叩头道,

    “此事与东厂和锦衣卫无关,是小民无德,不敢在皇上面前信口开河。”

    朱翊钧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