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四章:臣,与皇帝共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八十四章:臣,与皇帝共拜 (第2/3页)

用后世一部大明王朝的电视剧中改稻为桑之难来佐证。

    试想,皇帝朝廷想要南方停止种植水稻来种植桑蚕都那么难。

    更何况是将整个农业的比重来下降,向工业倾斜了。

    这种事情,在朝廷没有对天下有完全的掌控力之前,是绝对不可能达成的事情。

    即便你拥有了工业革命的一切必备要素。

    依旧不可能。

    而之所以西方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完成工业革命,是因为西方特殊的社会形态。

    说的再简单一些,工业革命前期在获得技术成功,甚至产业完善之前,肯定是需要付出极大代价的。

    比如火枪这个东西。

    在西方,他可能是某一个家族的私产。

    在完成后可以给他带来极大的利益。

    但是在东方,老朱说了,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存在。

    也就是说,在东方压根不会有任何士族和贵族会花那么大的代价来做一件最终一定会被人摘桃子的事情。

    相比于花那么大代价去搞这些东西,不如想办法在官场摸爬滚打。

    即便是在后世的西方资本主义也是被国家法律所保护的。

    就好像东方将人民权益写入宪法是一个道理。

    这也是双方最本质的区别。

    所以打一开始,在明白这些道理的情况下,朱瞻基压根就没有想过说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单独的推动工业革命。

    且不说会不会成功。

    就算在系统的帮助下完成了。

    他朱瞻基身为皇室,也不会有人来摘桃子。

    可这样一来,他们老朱家,亦或者说皇室,可就真的成为了天底下最大地主了。

    这种倒行逆施的事情,朱瞻基依旧不会干。

    因为这是让整个大明朝社会形态倒退的表现。

    也一定不可能成功。

    就算在他这一代不会出现问题,到了下一代,也绝对会被推翻。

    而这一次朱瞻基之所以要朝廷倾尽全力在短时间内建造海船,除了要用这些海船来拉金银外,自然还有其它的作用。

    想要进行工业革命,必不可少的便是开通贸易。

    因为这是工业能力达到后需要变现的途径。

    也是工业革命过程中必须要有的东西。

    原材料的大量进入,成品的流出,都必须要借助贸易的手段。

    而和后世一样,海上道路自然是最便宜最方便的选择。

    所以,海船的大量建造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除此外,大量海船在建成后,也会使大明朝内部的海船建造渐渐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

    而除了海船外,接下来要做的还有很多。

    港口,储蓄货物的仓库,通往港口用来往来的通道。

    以及这一条线路上的各种经济问题,都是朱瞻基接下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想着这些,朱瞻基也渐渐的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朱瞻基甚至都忘记了今日乃是他登基的日子。

    直到那门外的赵全瞧着时辰,知道不敢再耽误后,这才冒着被朱瞻基训斥的风险,走了进去提醒。

    也直到这时,朱瞻基才从对大明朝日后的发展方向的思考中回过神来。

    “到时辰了吗?”

    身边的赵全赶忙点头。

    想了想,朱瞻基道:“让人进来吧。”

    “是。”

    随着那赵全离开之后,殿外的宫女们也纷纷重新走了进来。

    在给朱瞻基换好全新的龙袍后,便立刻传令给了奉天殿那边准备。

    作为此次登基大典的主事人,杨士奇虽然刚刚才被朱瞻基派了差事,但如今还是以这登基大典为重的。

    整个登基大典在他的主持之下,所有人都已经准备好。

    就等朱瞻基那边搞定后,按照预定的时辰便开始整个登基大典。

    此时正在那奉天殿中准备着一切的杨士奇,在收到了来自于乾清宫中的消息后,便第一时间开始了这一次的登基大典。

    随着率先进行的仪式几乎完成后,即将准备登基的朱瞻基这才来到了奉天殿内。

    按照之前订好的流程,按照古礼,便开始了朱瞻基的登基大典。

    在整个繁琐的流程结束后。

    作为皇帝的朱瞻基,要完成祭天之后,才能真正的算上是皇帝之尊。

    不过,这一次朱瞻基并没有打算去什么泰山。

    更没有像自己太爷爷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