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六十三章:删号重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六十三章:删号重练 (第2/3页)

    唐朝时才子更是几乎人人配剑。

    文人尚武,是一直都有的传统。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很多朝代的贵族子弟们经常会出现很多举世闻名的大将的原因。

    其实在任何领域,家庭条件好,其后代都是有优势的。

    也并不存在什么穷苦出身的容易出现将军的事情,细数后世那些举世闻名的大将,有几个是真正苦寒出身的。

    还是那句话,苦寒出身的都死了。

    不敢说不可能出现,但概率还是较低的。

    所以就导致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大多数官员们都是那一副酸儒的模样。

    身体素质普遍不好。

    尤其是在明朝科举制度的取士规则是八股取士。

    跟身体素质就更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而天下人想要在这种情况下得到晋升阶级的机会,也只能是按照朝廷的规矩,舍弃了那些不该要的,舍弃了那些会浪费精力时间的事情,改变成专门研习文章。

    所以,哪怕是为了让这些官员们能少死一点,这个事情朱瞻基也是势在必行的。

    况且,这样也会导致文人和武将之间的差异越发的大。

    最终出现的就会像宋时一般,文官和武官形成两个阵营。

    宋灭亡可不就是因为文官群体势大,重文轻武吗?

    所以在朱瞻基的计划中,对朝廷每日早朝以及处置政务时辰的改制,这只是一个开始。

    一个小小的开端。

    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在这皇宫中发生的一件很小的事情,等流传到天下后,就会形成非常大的影响。

    用后世电视剧中的一句话来说,这朝堂上烂一点,那天下就会烂一片。

    宋时一个君王选才时的一个小小喜好,就导致了大宋朝的灭亡。

    如今朱瞻基要做的就是从这一点开始,告诉天下所有人,他这一朝不一样了。

    他要从根本上对大明朝的制度进行改制!

    因为无论他朱瞻基对大明朝有多大的希望和期许,一切的一切都从本质上先进行改变。

    就好像明官绅坐大导致大明朝灭亡一样,就是因为太祖定下的罢黜中书省被换了一种名义再次出现开始的。

    所以,只有先将影响整个天下运行的制度改变,才能根据这个制度,再以点扩面,强盛整个国家。

    这一点,从历史上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

    后世伟大国家的建立,哪一个不是从最初的一个思想革新开始的。

    而无论你做再多的努力,如果没有制度的协助和帮扶,一切都是镜中月水中花。

    不用三五十年,就会成为历史和传闻。

    王莽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就好像一棵树,树干不直,树叶修剪的再漂亮和整齐,终究是一棵歪树。

    而朱瞻基就是要先从一个作息入手,真正的目的是从这个切入点开始,对整个朝廷的风向动手。

    八股取士要废除,但这同样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让天下将文武同修。

    这一点,唐时就非常好。

    文人尚武。

    这是多么好的一个时代。

    单说这一点,后世都不一定比唐时做的好。

    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

    这才是一个健康的,朱瞻基所期待的强盛王朝样子。

    试想朝中大将大字都不识几个,这样的人,你敢将国家的精锐军队交给他?

    一副病怏怏的模样,跑两步差点没尿出来,你敢将国家大事交给他?

    至于说分两套体系,武有武制,文有文制,这也是扯澹。

    且不提本身消耗就是双倍的,对于一个朝廷是双倍的支出,毕竟是建立了两套不同方向的培养体系。

    就说从实际事务出发,这天下到底有什么东西事务职业行业是互相没有半点关系的。

    就是弯腰在地里种地,那也是需要多读书,了解这些农作物生长习性才能有更多丰收。

    相反的,你脑子里就是有再多的东西,坐在椅子上看会奏折都快累死了,你又能把脑子里的东西用出来多少。

    当然,其实也并不止朱瞻基知道这些。

    这天下聪明人多了去。

    而之所以明朝依旧采用的是八股取士,清朝也沿用了这个制度,其本质就是巩固专制统治。

    浅显来说,借用后世电视剧中的一句话,八股取士,是给天下人的一个牢笼。

    只要你想得到晋升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