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五章:皇上驾崩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三十五章:皇上驾崩了! (第2/3页)

    其实不是。

    换任何一个人在其中,选择都是一样的。

    屠龙者,终成恶龙。

    可为什么?

    翻翻历史,哪个朝代不一样。

    而真正的问题存在于什么地方?

    是制度、是体制、是规则的问题,而不是个人,而不是整个大明朝内部的某个势力的存在。

    把东林党换成于谦,明就不会亡了?

    或许能延续,但其结果是无法改变的。

    这是阶级固化和封建王朝时代,权力分化所导致的。

    所以,朱瞻基的太爷爷朱元章看到了这一点,他采用的办法是裁撤中书省!

    使皇权得到进一步的集中。

    而整个华夏历史看过之后,可以清晰的看到,这就是一个国家中央集权的过程。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但明中后期倒行逆施,将老祖宗办好的事情又用另外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那结果显而易见。

    那东林党,和淮西勋贵有什么区别。

    本质上都是权力阶级被固化。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法门,就是立足于大众,立足于天下百姓,不断的进行***。

    因为你不***,就有人ge你的命。

    .......

    整整差不多一年的时间。

    在自己老爹朱高炽的不断压迫下,朱瞻基也能够彻底的沉下了心,去除了浮躁,开始好好的沉浸在了学习当中。

    而与此同时。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身处塞北的明军,也是势如破竹,收复了无数土地。

    无数的战报、喜报开始传回到朝廷内部。

    而伴随着朝廷官员们的到任,老五朱瞻墡不断的修筑。

    整个塞北已掌控的土地也开始不断的发展。

    塞北,明军大营。

    暗沉的中军主帐内。

    大将陈懋脸色无比凝重的跪在皇上朱棣的面前,在他的身边,还有英国公张辅。

    最近这一年的时间里,整个明军几乎可以说没有遭遇到任何太大的阻碍。

    整个塞北便在他们大军的兵锋所指下,被纳入到了明朝的版图当中。

    他们这些将军也压根没有遭遇到什么难事。

    可如今,在皇上朱棣的一番讲述中,二人都感受到了皇上言语当中的杀机。

    彷佛只要他们有半句忤逆,或者透露出半点的异心,今日都走不出这个营帐。

    “皇上放心,陈懋定按照皇上的话去办。”

    一旁的英国公张辅也是做出了自己的承诺。

    在听到二人表态后,朱棣这才点了点头,一挥手,示意他可以下去了。

    在二人离开之后,整个帐篷内便变的异常的寂静。

    直到那龙椅之上的朱棣回过神来,缓缓起身,才长长的叹了口气。

    最近这些日子,他已经亲自召见了不少的军中将领。

    在前线开疆拓土,搞出动静吸引所有人目光的同时,他身处后方,中军大营之内也没有闲着。

    朱棣缓步走出营帐,站在那营中空旷无人的地方,望着头顶的月亮,缓缓说道:“臭小子,可千万不要让你爷爷失望啊......”

    半个月后。

    尚书房内。

    太子朱高炽突然将手中的一份奏折交给了身后的朱瞻基,说道:“瞧瞧吧。”

    听到这话,朱瞻基也没多想,拿过来便看。

    在看完其中的内容之后,朱瞻基惊喜的说道:“老爷子终于舍得回来了。”

    老爹朱高炽点了点头后,说道:“嗯,你这两天准备准备吧,提前去一趟,半路上迎一迎。”

    对于自己老爹的话,朱瞻基自然是没有多想,说道:“行。”

    三日后。

    朱瞻基带着两百人的护卫队,便从顺天府的京城出发,朝着老爷子朱棣所率领的大军而去。

    不出意外,他们会在两天后,大明朝境内的一座城池内碰面。

    两日后的晚上。

    就当朱瞻基按照提前定好的行程,入住到沿途一家驿站,刚刚走进屋里,还没来得及坐下。

    一名从京城而来的传令兵便急匆匆的跑进了朱瞻基的房间。

    在来到朱瞻基的面前时,顿时跪在地上,脸色凝重的说道:“太孙殿下,朝廷六百里急报,从大军前线传回来的战报说.....”

    听到此人的话,还有那犹犹豫豫的神色,朱瞻基的脸色也变的凝重起来,他清楚,一定是出了什么大事。

    不然朝廷不可能在自己刚刚离开没多久就六百里加急的送过信来。

    “到底出了什么事,快说!”

    听到朱瞻基的一声呵斥,那传令兵也不敢废话,将手中的信件递过去的同时,也是整个人朝着那地面一拜,道:“皇上率领大军在返程的途中,因体弱风寒,驾崩了!”

    还没来得及拆开信件的朱瞻基,在听到此人的话时,整个人瞬间瞪大了眼,愣在原地。

    随后不可置信的将手中的信件拆开。

    在看到其中由朝廷玉印盖章的内容时,朱瞻基终于相信了这人的话。

    整个人怔在原地,一瞬间感觉天旋地转。

    瞧着朱瞻基的模样,那传令兵赶忙便看着面前的太孙殿下,担忧的说道:“太孙殿下,您千万要保重身体啊!”

    “另外太子爷说了,要您即刻返回京中,不得有片刻停留!”

    听到这名传令兵的话,朱瞻基也是渐渐从老爷子去世的消息中缓过神来。

    他实在没有想到,当初自己从军队中离开时,便已经跟老爷子见了这人生中的最后一面。

    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历史上,明明记载了老爷子是因为受了外伤而亡的。

    就算历史记载的不真实,自己所做的一切也没有改变老爷子死亡的发生,可那也应该是在半年以后!

    怎么可能是在这个时候!

    他无论怎么想,都想不明白为什么。

    但事已至此,如今现实已经摆在了自己面前,他还能说什么?

    他又能做什么?!

    想到这里。

    朱瞻基咬着牙对面前的传令兵说道:“去准备马车,我们回去。”

    “是!”

    朱瞻基很清楚。

    如今老爷子一去世,整个大明朝上下必将朝野震荡,人心惶惶。

    在这日后大明朝具体走向的时候,他这个太孙,自然是要在京城中跟老爹朱高炽这位太子坐镇的。

    一路之上。

    朱瞻基整个人都有些发懵。

    他清楚,这个时候自己应该冷静,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他实在是冷静不下来。

    那是他爷爷啊!

    那个处处迁就、忍让、宠溺、娇惯他的爷爷。

    可如今,在即将见面之前,两个人便阴阳两隔了。

    甚至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

    经过一整夜加一白天的赶路,他们一行人可谓是人困马乏,不得已下,还是在沿途的一间驿站住了下来。

    朱瞻基躺在驿站的床上,望着头顶的天花板。

    哪怕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一天一夜,整个人却依旧还沉浸在痛苦之中。

    直到第二天再一天的赶路下。

    他们一行人终于是来到了顺天府的京城之中。

    在来到那城门下后,朱瞻基却惊讶的发现,整个京城的城防似乎都增加了不少,看那城门楼上的兵力部署,要比正常时候多了两三倍。

    甚至当朱瞻基将自己太孙的身份令牌交给那守城之人后,都没有第一时间放他通行。

    直到片刻后,那胜任顺天府尹的郭济亲自来到了城门外,他们一行人才顺利的进入到了城池当中。

    虽然如今乃是深夜,但按照往常的规矩,只要见了他太孙的令牌,根本无人敢阻拦。

    走进那城池后。

    朱瞻基的脸色也是有些难看,对着身边的郭济问道:“现在连我的令牌都不能直接放行了吗?”

    听着朱瞻基的问话,那郭济瞅了瞅周围,赶忙便来到了朱瞻基的身边,小声的解释道:“殿下的令牌自然是可以自由通行,这是微臣自己斗胆下的命令,不管是任何人的令牌还是口令,都不得放任何人进出京城。”

    朱瞻基眼睛一眯:“为何?”

    闻言,那郭济的脸上满是为难之色,似乎有什么话不好说,但还是说道:“殿下,有些话微臣不好说,还是请殿下您亲自去看看吧。”

    瞧着这郭济的脸色,朱瞻基也没有多问,直接便跟随着那郭济,一同返回到了太子府当中。

    此时的太子府内,也是戒备森严。

    平日里的那些宫女太监们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名名身披铠甲的将士。

    同时,在那太子府的大堂之中,那朝廷的内阁、六部的尚书全部都在这里,一个不少。

    对此,朱瞻基并没有太大的惊讶,可直到朱瞻基走进里面,看到了那大堂之后一间屋子里的棺材,以及正双目无神的坐在地上,一旁有胡善祥以及老三朱瞻墉陪着的老娘时。

    朱瞻基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回神。

    一个让他完全不能接受的猜测,浮现在了脑海当中。

    “娘。”

    随着朱瞻基的声音响起,那瘫坐在棺材旁,面无表情的太子妃缓缓抬起了头。

    在看到朱瞻基的一瞬间,眼眶中瞬间浮现出了泪水。

    “儿子!”

    看着自己娘亲的模样,朱瞻基强忍着心中的情绪,缓步来到了老娘的身边,紧紧抱了抱后,什么也没说,道:“娘,您先回后面躺一会儿,让善祥陪着您,这里交给儿子来处理。”

    听到自己儿子的话,原本双目无神的太子妃,也彷佛找到了主心骨一般。

    轻轻点了点头,在胡善祥的搀扶下,一同朝着后院走去。

    在看着自己老娘和胡善祥离开后,朱瞻基便对着身边的老三朱瞻墉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听着自己大哥的问话,老三朱瞻墉的脸上也满是沉痛的说道:“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前两天突然府里传来消息,说是爹不行了,我就赶紧跑过来。等我回来的时候,爹已经不行了。”

    朱瞻基虽然心中也很沉痛,可他没有办法,他是这个家的老大,他很清楚如今一家人,甚至整个朝廷都听着他这个太孙殿下说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