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二章:大侄子,你二叔来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三十二章:大侄子,你二叔来了! (第2/3页)

  四周的明军士兵开始对其中的蒙古大军进行屠杀。

    二叔三叔所率领的五万骑兵,开始追击那些逃出去的蒙古骑兵们。

    放是放出去了,但并不代表不会杀。

    放他们出去,是为了摧毁蒙古大军的军心士气,而追击,是为了尽可能的击杀掉所有蒙古骑兵的有生力量。

    伴随着大军在朱瞻基的指挥下,瞬间便改变了整个战场的局势,那位于前军当中督战的英国公张辅,对于这位太孙殿下的手段,也是颇为震惊。

    如果说之前的所有一切,都只算是这位太孙示敌以弱,诱敌深入计策成功的话,那么这一次指挥全军故意露出破绽让敌军逃走,可就是将人心这个东西给看的透透了。

    这也非常的符合兵法上讲的,围城必阙。

    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羊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意思就是在包围一座城时,一定要留下一个缺口。但那是虚留缺口,并非放任不管,而是要在敌人逃跑的必经之地预设埋伏,使敌人在仓促逃跑过程中陷入埋伏圈中。

    虽然太孙殿下并没有预先设下埋伏,但以汉王五万呈建制的骑兵大军在,这些逃出去的人根本没有任何可以逃亡的机会。

    这和预设埋伏是相同的道理。

    直到此刻,跟随皇上多少征战的英国公张辅,也终于是明白了皇上为何要执意将江山留给这位太孙殿下了。

    其在政务上的能力自不必多说。

    位高权重的他,又怎么会不清楚这些。

    却不曾想,这位在政务上有绝对天赋的太孙殿下,竟然在这军事上的悟性也是离奇的高。

    要知道,这可是他第一次随军带兵打仗。

    而且是第一次指挥这样几十万的大军。

    虽然整个几十万大军因为有各个军官以及将军们的统领,他只需要在全局上按照正常的指挥方法指挥,比如旗语,便可以调动所有人。

    但即便是如此,这份天赋也足够令人震惊了。

    日后跟随着这位太孙殿下在实际的指挥军队中,比如亲自率领一支万人左右的军队,不断的学习积累够了经验后,其所能爆发出来的潜力,实在令人心惊和期待。

    就是与当朝的皇上相比,到时候只怕也不遑多让啊.....

    想到曾经在京中的一个流言,说这位太孙殿下性情更像开国的太祖皇帝,当初的他只不过是付之一笑,可如今,却觉得这话非常的有道理。

    想当初太祖皇帝,起于微末,连字都不识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还是跟马皇后所学。

    更别提什么兵法了。

    可瞧瞧太祖皇帝之后所做的事情,亲率大军攻取天下不讲,就是那处政的能力也是远超常人。

    要知道,洪武年间大明朝的政务,在裁撤中书省后,可都是皇帝一个人亲自处置的。

    可见这份处政的才能。

    还有那打仗的本事,好像天生就是打仗的将军一般,除了在那除阳王郭子兴麾下待过一段时间外,其余种种,都是他自学到的。

    这几百年来,敢说在军事手段上能超过太祖皇帝的,也就是那唐朝的李世民可以拿出来比较一下。

    就这,还是那李世民占了不少的便宜。

    毕竟其家世本就不凡,乃是唐国公之后。

    上面有人照料,背后有关陇集团的支持。

    虽说从战绩上看,确实很厉害,灭了不知道多少个国家势力。

    可却不如明太祖皇帝,带着一个破碗就打下了江山,在打仗的同时,还得处政,粮草没有了,还要自己筹措。

    想想如今这位太孙殿下......

    小时候也没见说多有才学。

    可瞧瞧如今,处政方面整个朝廷也就经验丰富的太子爷敢拿出来比较一番。

    军事上也是一鸣惊人。

    可不妥妥的就是太祖皇帝的翻版吗?

    还有那暴虐一面,从外界的传闻来看,似乎还真是像极了.....

    大明朝能在建国后四十五年,在这第四代皇帝上出这么一位人物。

    还真是苍天卷顾他大明朝,卷顾那老朱家啊.....

    伴随着这正面战场上在明军的合围之下,几乎所有的蒙古将士要么是被擒,要么是被当场击杀后,那远处的山丘之上。

    马哈木双目通红的望着眼前这一切。

    他实在不能相信。

    他们的草原联军,就这么败了。

    此一战大败,草原各部族联军十六七万的大军被灭,他蒙古一族,百年内都将没有任何与明朝抵抗的能力。

    就当那马哈木思考着整个草原各族今后的局面时,他的身后,鞑靼部的大汗脱脱不花,突然开口说道:“马哈木。”

    听着身后的声音,马哈木此时根本没有任何的心思与他多言,正要恼怒的张口说什么时,一把弯刀,突然间便插进了他马哈木的胸膛之中。

    看着自己胸口处的刀尖,马哈木不可置信的转身看去。

    却看到那脱脱不花阴沉着脸说道:“你要为这次的大败付出代价!”

    与此同时。

    正当那周围守护在马哈木身边的瓦剌部将士们瞪大眼珠子看向这一幕,并且就要拔刀保护他们的首领马哈木时,在他们的身后,十几个鞑靼部的将士,直接抽刀将他们全部都砍翻在地。

    在那马哈木弥留之际,脱脱不花缓步来到了他的身边,将其身上的弯刀拔下后,直接带着周围那些草原各部族的首领们离开了。

    这里的大战已经结束,他们这些人也到了该逃命的时候了。

    伴随着发生在这柏海儿湖边上的大战结束后,远处的一个山丘之上,正坐在那椅子上,一只手撑着脑袋,观望着这一场大战发生的朱棣,却是突然笑了笑。

    随后缓缓起身,双手胯在腰间。

    感叹的对身边的樊忠说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人不服老不行啊。”

    “这该让年轻人做的事情,还是得年轻人来做,这老头子一直占着位置,倒也不见得就是好事啊。”

    说话间,在这短短的起身刹那,朱棣的脸上尽显老态,彷佛在这瞬间老了好几岁一般。

    没有了往日里的精神头。

    听着皇上的话,站在一旁的樊忠就是再脑子大条,也是听明白了。

    “皇上......”

    本想宽慰两句说皇上并不老的樊忠,却被朱棣打断了他的话。

    随后朱棣缓缓转身说道:“走吧,下去瞧瞧。”

    很快。

    伴随着那朱棣带着人马走下了山坡,前往那刚刚结束的战场之上,便立刻被朱瞻基他们所发觉。

    在朱瞻基的带领下,所有人都来到了老爷子朱棣的面前见礼。

    不过老爷子似乎并不想在这个时候多说什么,对着在场那些将领们说道:“大战刚刚结束,该做什么都去做吧,不用管我这个老头子。”

    听到皇上的话,众人对视一眼后,也纷纷转身返回到各自的队伍当中,开始做那打扫战场以及战后的一些事项。

    也恰在此时,那汉王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也带着人马返回。

    在看到老爷子后,也纷纷交代手下安置大军后,与那老三朱高燧一同奔驰而来。

    来到近前,翻身下马,对老爷子行礼后,也是粗着嗓门说道:“这些草原的狼崽子跑的就是快,一个个四散逃走,翻过一个山头就瞧不见人了。”

    说完这些,似乎又觉得不对劲,赶忙补了一句:“不过也没跑多少,几百人,大部分要么被抓回来了,要么就被杀了。”

    听着那老二的话,老爷子朱棣平静的点了点头,随后对着周围的人说道:“走吧,跟老头子四处走走。”

    说罢,众人便纷纷朝着那城池的城门口而去。

    在走进那城池的城门时,那城中的大火虽然早已泯灭,但其中依旧保持着很高的温度,在一阵风吹来后,便会感觉到扑面而来的热气。

    看着老爷子还要上前,为了安全起见,朱瞻基还是拦住了老爷子的动作。

    这里面到底还有没有火在燃烧,还真轻易看不出来,毕竟这是大白天。

    一些无色的火焰万一还烧着,可就抓瞎了。

    见此,老爷子倒也不坚持。

    只是与众人站在这城门口的地方,远远的看着里面,闻着那城门口一道道的焦尸味道。

    这城中可是整整五万人。

    在看到里面燃烧起大火的时候,不少人都拥挤在那城门口,也导致了这城门口的焦尸数量是最多的。

    几乎堆成了一座小山。

    看了两眼后,老爷子也没什么反应,只是说道:“走吧,也没什么好看的。”

    走在这城外的战场之上。

    看着四周忙碌的将士们,要么在救治伤员,要么在羁押俘虏和清算伤亡,倒是他们这一群人没有了什么事儿。

    老爷子朱棣突然伸手对着那汉王和赵王招了招手。

    在这二人走过来的同时,老爷子朱棣也顺势的将手搭在二人的肩膀上,说道:“今天天不错,随我老头子到处去走走?”

    听到老爷子的话,那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虽然不明白老爷子为什么要去,但还是答应下来。

    随后,一行人便在那樊忠的御前营护卫下,朝着远处骑马奔驰而去。

    奔驰在这大草原上,肆意的鞭打着胯下的战马,无需顾虑任何的东西。

    伴随着众人来到方圆十里内最高的山丘后,老爷子朱棣便将那樊忠和他麾下的御前营留在了山丘之下,只带着朱瞻基以及他的两位叔叔,骑马上了那山丘之上。

    站在山丘的顶端,俯瞰着四周的一切。

    老朱家的四个人,静静望着远处的同时,天空也渐渐下起了雪。

    塞北的雪来的早。

    往年的这个时候已经是满地洁白的大雪了。

    望着那漫天的雪花,还有冷热之间半空中升腾起的雾气,以及那雪花和雾气之后,即将落下的夕阳。

    此刻满脸尽显老态和疲惫之色的老爷子,在这只有他们四个人的山坡顶端,望着远处的山脉,缓缓开口道:“你们说,天尽头的山叫什么?”

    听着老爷子的话,汉王朱高煦第一个开口道:“爹,这里我们都没来过,谁知道那里叫什么啊。”

    闻言,老爷子并没有说什么。

    只是静静的望着。

    此时就骑马坐在老爷子身边的朱瞻基,瞧着老爷子那满脸的疲惫感,还有这颇为感慨的语气,一时之间,不知为何,朱瞻基的心中突然出现了一丝难受的感觉。

    彷佛什么重要的东西即将要失去一般。

    那种非主观意识的难受和揪心。

    瞧着自己身边这位征战一生的皇帝爷爷,瞧着此刻还披在他肩膀上的铠甲。

    朱瞻基缓缓开口道:“爷爷,打不动了吗?”

    听着自己大孙子的话,老爷子朱棣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