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八章:超越时代的战争方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八章:超越时代的战争方式! (第2/3页)

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便赶到了老爷子的身边。

    瞧着老爷子脸上的凝重表情,老二朱高煦忍不住的便宽慰道:“爹,大侄子他第一次上战场,害怕是难免的.....”

    可他这话不说还好,这话一说,老爷子朱棣顿时便狠狠的瞪向了他。

    跑?

    开玩笑。

    如果这个罪名真的成立了,那么自己那个大孙子日后登基的可能性便几乎为零!

    任何一个朝代,都不会去立一个在战场上率先逃跑的皇孙为帝。

    更何况,还是一个要跨越他爹,直接上位的皇帝。

    那更加不可能的。

    如今在事情没有搞清楚之前,朱棣绝对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而那老二朱高煦对于老爷子为什么会这样,心里头也是清楚。

    可他老二自己也是要当皇帝的。

    如果能趁机将这小子拉下马,自然是要做的。

    如果这件事关系到那小子的性命,他老二或许会暂时放下对皇位的追求,但如今显然不是。

    就到那汉王朱高煦还想说什么时,老爷子朱棣便当即喝道:“从现在开始,不要再让我听到这样的话,整个军中谁敢再传播太孙逃跑的事情,格杀勿论!”

    对于这个消息会不会在军中流传,老爷子朱棣并不在乎,因为那些士兵知道什么?

    他们压根什么都不知道。

    他们还因为真是奉了自己的圣旨去执行事务了。

    他真正害怕的是自家这个老二以此事为由,抹黑他那大侄子。

    想到这里,朱棣便又继续说道:“此次太孙外出,是奉了朕的旨意!”

    闻言,老二朱高煦顿时说道:“爹,你也太护着那小子了吧?这里是军营,他不遵军规就算了,您还给他找补。”

    然而面对汉王朱高煦的话,老爷子朱棣却只是冷冷的说道:“我刚刚的话你是没有听清楚吗?是不是需要我重新再跟你说一遍?”

    见老头子动了真格,那老二朱高煦赶忙便拱手说道:“末将明白了!”

    而与此同时。

    一名传令兵突然从营帐外跑了进来。

    来到老爷子朱棣的身边,小声的滴咕了两句。

    听到这话后,朱棣没有多想,直接点了点头,说道:“叫进来吧。”

    “是!”

    片刻后。

    如今还在马厩当中养马的于谦,便匆匆走了进来。

    在来到朱棣面前时,顿时便跪在了地上,恭敬的喊道:“于谦,拜见皇上!”

    如今在军队中已经待了不少时间,并且也亲眼目睹了那哈斯珠子乃是瓦剌探子后,如今的于谦算是成长了不少。

    对于国与国之间的残酷,他也有了大概的了解。

    往日那种只知道悲天悯人的腐儒心态也不见了。

    对于面前这位南征北战的皇帝,也是由心底敬佩。

    瞧着面前的于谦,朱棣背着双手,仔细瞧了瞧他后,说道:“于谦,看你如今的模样,似乎成长了不少啊?”

    显然,目光敏锐的老爷子朱棣,也发现了这于谦身上不同于往日的改变。

    尤其是对他朱棣的那一丝由衷的敬佩,朱棣自个儿还是能够看的出来的。

    面对皇上的问话,那于谦也是诚恳的说道:“于谦往日狂傲,一叶障目,见不得泰山就在眼前,对皇上多有不恭,还望皇上不要怪罪。”

    听到自己眼前这个敢于在群臣宴会上与自己顶牛,说什么‘牧民者’这种话的于谦,如今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原本还有些憋闷的朱棣,此刻却突然心中畅快了些。

    毕竟能让这些腐儒们能理解他朱棣的壮志雄心,还是一件十分让人高兴的事情。

    “行了,如果要怪罪早就怪罪了,何必到如今。这次过来见朕,到底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要说?”

    闻言,于谦也不敢耽搁,直接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信,交到了朱棣的手中。

    在接过那信后,朱棣便直接打开看了起来。

    里面的内容倒是不复杂,全部用的是白话文。

    “孙儿知晓爷爷此番要竞全功的决心,但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既然孙儿无法劝说爷爷,那希望爷爷也不要劝孙儿,孙儿此番离去,不是逃跑,为的是给爷爷留一张保命符。”

    “爷爷不需多问,只管按照自己心意做自己的事情就是。”

    “若一旦出现变故,爷爷莫慌,保重好身子,有孙儿在,明军亡不了!”

    “对了,爷爷,帮孙儿照顾好于谦那小子。”

    随着那朱棣看完自己孙子的这一封信后,原本心中的憋闷也在这一刻荡然无存。

    虽然对于这小子不告而别的方式有些恼怒。

    毕竟,这是军令所不容的。

    但想了想,这似乎也是他唯一可以做的。

    如果将这件事情告诉自己,请求离开,他朱棣是绝对不允许的。

    尽管对于自己的大孙子要做了什么,他朱棣完全不了解。

    可事已至此,加上以往对这小子的信任,朱棣也只能任由他了。

    总之就是一句话,只要那小子不是因为临阵退缩而跑了,不管做什么,他朱棣都能够包容。

    至于朱瞻基所说为明军留一道保命符的事情,朱棣却压根没有在意。

    且不论明军在他的手中绝不会出一丁点的问题,就算是真的出了问题,仅靠他手中那区区七八千的兵力又能帮上什么忙?

    在看完信后,朱棣将信一折,随即便坦然的说道:“传下话去,太孙按照朕的意思去执办秘密任务,各处无需多言。”

    “行了,你们都下去忙各自的事情吧。”

    “于谦,你留下。”

    听到老皇帝朱棣的话,于谦顿时一愣。

    而在这营帐中的所有人都离开后,朱棣便看向于谦问道:“你可知太孙到底去了哪里?”

    于谦当即便毫不犹豫的摇了摇头。

    见此,朱棣又问道:“说实话!”

    听到这话,于谦犹豫了下,但最终还是老实的交代道:“太孙殿下只说有事情要去办,事关明军几十万条性命。属下曾追问过,但太孙殿下只说,他要用超越这个时代的战争方式结束这场战争。”

    “超过这个时代的战争方式?”显然朱棣对这话感到了些许的惊讶。

    闻言,那于谦也是有些疑惑的说道:“只是听太孙殿下这么一说,属下也不清楚这到底是何意。”

    朱棣点了点头,便不再多问。

    既然于谦不清楚,那问也是白问。

    挥手间便将于谦给打发出去。

    只不过在那于谦离开之后,朱棣的脸上却再次浮现出担忧的神色。

    说朱瞻基那小子会跑,他不信。

    可是,这小子胆子大,有的时候并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

    如今是战场,在战场之上,可没人会理会你是什么身份。

    即便是他们这五十万的大军,在这陌生的塞北之中前进那都是需要谨慎的探查。

    最起码方圆五十里内的一切,都要搞清楚才能动身。

    可那小子,带着七八千的兵马就离开了。

    这要是万一遇到点什么危机,他这个做爷爷的都不知道。

    如果现在有人告诉他朱瞻基那小子跑回了朝廷,或许他还会放心一些。

    这小子越是胆大,他反倒是越担忧。

    紧接着又派出人去探查朱瞻基那小子动向的同时,朱棣还是收了收心思,将精力又全部集中在了此次的征讨之上。

    转眼间,三天的时间已经过去。

    在朝廷已经全部搬到顺天府的同时,也在三天后收到了前线传来的兵报。

    此时顺天府的兵部之中。

    无数朝廷的兵部官员以及内阁的大学士们纷纷在那兵部之中展开了讨论。

    各个大臣分别表达自己的态度。

    态度意见也相差甚大。

    有说分兵危险太大,有说分兵之举实在妙哉。

    总之,众说纷纭。

    看着眼前的状况,甚至渐渐就要吵起来的架势,太子朱高炽赶忙出声说道:“都是为了朝廷国事,有话说话,还是不要伤及个人了。”

    随后,朱高炽又看向了身边的兵部尚书杨士奇,问道:“你觉得如何?”

    闻言,杨士奇也是开口对着身后喊道:“把阿鲁台请援的折子拿来!”

    随着那折子送到手上,杨士奇翻开后也是继续说道:“阿鲁台去年向我们请援,说是瓦剌部杀了他们的首领本雅失里。当时,他们的驻地也在这个位置上,可这次皇上出征,阿鲁台的驻地向后挪了五百里,诸位觉得,他们是什么意思?”

    听到杨士奇的话,太子朱高炽也是心中一惊,赶忙便看向了面前的沙盘,以及各自的位置阵营,仔细的分析了一番后,顿时说道:“这是要出伏兵断我后路啊?”

    闻言,一旁的杨士奇点了点头。

    表示认同。

    可一旁的另外一名官员,却说道:“我看未必吧?如今皇上的大军在塞北如入无人之境,连胜连捷,根本没有人可以抵挡,他也不敢动吧?”

    但杨士奇却也不跟他争辩,只是对着身边的护卫们说道:“将最新的军报在沙盘上拼一下,看看他们的位置。”

    闻言,那些护卫们立马便按照最新最近的军报,将整个塞北的势力分布图在沙盘之上以小人的方式表现出来。

    随着那沙盘上的局势渐渐明朗,杨士奇也是将自己手中的折子暂时一放,指着那沙盘上的情况,说道:“瓦剌部在斜侧,鞑靼部正面退却,兀良哈在我右翼,阿鲁台守着我们的供给线。太子爷,这可是个口袋啊。”

    听着在场人的话,太子朱高炽突然就咳嗽了起来。

    也是因为心中太过于担忧此事,加上这些日子太过劳累,一时之间身体越发的虚了。

    见众人赶上前来探问,朱高炽一抬手,道:“不要紧。”

    眼神却死死的盯着那沙盘之上,仔细的思虑过后,对着身边的杨士奇说道:“那,就这样决断了吧?”

    杨士奇点点头。

    随后朱高炽便指着身后的传令官说道:“皇上在忽兰忽失温大破鞑靼主力,一为可喜,一为可忧。鞑靼部虽败不乱,持续退却,兀良哈与瓦剌部潜行在我军两翼。阿鲁台残部潜伏在我军补给线上,甚为可忧。”

    “雨季将至,后勤补给不畅,三部合围,我军火器难以展开没,反为敌制。”

    随着太子说完,杨士奇也是适时的补充道:“再多写上一句,皇上要即刻收缩两翼兵力,可不合营,但要收缩两翼距离,以免瓦剌和兀良哈突袭中军。若在月底前不能大胜,当即刻撤兵,防诸葛孔明五丈原故事,多陈疑兵,多设营帐,多挖灶眼,伺机再出。”

    在那杨士奇说完后,太子朱高炽也是又嘱咐道:“六百里加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