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三章:治边大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三章:治边大才! (第3/3页)

   一个个面面相觑。

    在举杯与皇上朱棣共饮的同时,心里头也都是错愕不已。

    这皇上对这位长孙也太好了吧。

    甚至都不能说好了,这就是赤裸裸的纵容!

    同样的事情,太子做了,被阴阳怪气的臭骂一顿。

    而长孙做了,却还颇为赞赏。

    这要是不知道,还以为那长孙才是太子呢。

    此刻被所有人所羡慕的朱瞻基却此却没有丝毫的感觉,毕竟这种事情在他身上发生的太多了。

    压根没有太大的感触。

    在老爷子再次与百官举杯的同时,便悄悄的回到了自己那座位上。

    今日之所以当着百官的面,落了那于谦的面子,甚至是伤了其尊严。

    还真不是他不知道那于谦的大名。

    而是如今的于谦不过刚刚科举高中,他所需要经历的事情还多着呢。

    如今的于谦,也依旧不是历史上的那个于谦。

    他只有经历过这中间的重重磨砺,才能是那个于谦。

    虽然清楚于谦之能,他却不能做那杀鸡取卵、拔苗助长的事情。

    若不是为此,今日他朱瞻基压根都不需要说这么多,有无数种办法将其保下来。

    当然,除了保护这于谦的意图之外,还有另外一层深意。

    这于谦既然注定是自己日后的臣子,那对于臣子,自然是要有驾驭之道的。

    今日将其重罚,甚至夺了其功名。

    看似对其损害甚大,但对于皇家而言,一个区区功名,真的有半毛钱用处吗?

    更何况,他已经高中,又不是没有高中。

    免去功名和没有考取到功名,完全是两码事。

    从这一刻起,朱瞻基以内此事,一直坚持到酒宴结束,这才与自己老爹回到了府上。

    第二天一早。

    那被丢进军中的于谦,就又被朱棣派人给带到了宫中。

    对于昨日在那酒宴之上,自己的孙子的种种行为,朱棣其实是看在眼中的。

    瞧着自己那大孙子发落于谦的模样,朱棣自然是高兴的。

    毕竟日后做了主君,这样的事情绝不会少。

    他朱棣乐得其见。

    不过,他老头子也不湖涂。

    对于自己那大孙子的意图,也瞧的清楚。

    加上以往自己那大孙子的种种奇妙之举,朱棣对于这于谦也是有了兴趣。

    朱瞻基那小子平日里的懒样,他可是知道的。

    别说是一个区区进士了,若是跟他没有关系,就是当朝杀几个官员,他也不会说一句话。

    但这小子昨日说了那么多,还故意将那于谦给直接发落了。

    看似是在处置那于谦,实则是怕自己这个老头子处置的狠了。

    如此种种下,他朱棣自然是想要瞧瞧,能被那个大孙子如此看重的人,到底有什么才能了。

    在那于谦被叫到宫中后,朱棣连见都没有见,便直接命人扔了一张纸,还有一个小桌过去,考其才能。

    于谦虽然不解,但睡了一夜后,已经彻底醒酒后的他,也不会再做那湖涂事。

    便按照皇上的意思,认真的写了起来。

    与此同时。

    一觉睡醒的朱瞻基,也在第一时间便命人去了那军营中。

    将于谦带来。

    如果昨日使的是威的话,那今日便是要让其清楚,这罚可不是真罚.....

    然而,就当朱瞻基完成了每日的养生任务时,派出去的人却回话说,人被老爷子带走了。

    听到这话的朱瞻基吓了一跳。

    那踏马可是于谦啊.....

    虽然老爷子将其带走,不一定就是要杀,以老爷子的脾气也不会隔日再杀,但朱瞻基还是有些担心。

    赶忙便起身朝着宫中而去。

    而当朱瞻基来到那乾清宫外时,却被那守门的赵全赵公公告知,老爷子此刻正在考较那于谦。

    听到这话,朱瞻基也算是松了口气。

    既然里面正在办事,自己也就不进去了,在外边等了起来。

    片刻后。

    当那内殿之中的老爷子朱棣在看完了那于谦所写的平绒策时,脸色却前所未有的凝重。

    直至看完后,直接从那龙椅之上惊站起身。

    若此刻太子朱高炽在此,瞧见自己老爹朱棣这番模样,立马便会明白,这是老爷子要杀人的表情!

    不过好在想起此人乃是科举的进士,脸上的杀意这才消退不少。

    不过,朱棣却并没有第一时间命人将那于谦叫进来,而是在仔细的思虑过后,对着门口的太监问道:“朱瞻基那小子来了吧?”

    小太监回话道:“长孙殿下一早便来了。”

    见果然如此,朱棣顿时便说道:“叫进来吧。”

    当朱瞻基来到这内殿之后,将手中的平绒策扔到了朱瞻基的手中,说道:“自己瞧瞧吧。”

    对于这些,朱瞻基压根看都没看,只瞧见那平绒策的抬头,便清楚了其中的内容。

    也就明白了此刻老爷子这副表情的缘由。

    不仅如此,还主动笑着问道:“爷爷,这人孙儿可留对了?”

    听到这话,朱棣顿时大笑起来。

    瞧着朱瞻基说道:“你小子倒是好眼光!”

    对于这于谦的能耐,朱瞻基可是太清楚了。

    可老爷子不知道啊,在回了回神后,朱棣还是有些感叹的说道:“没想到,到了老头子我这么大年纪,竟又得此人!”

    “可惜....可惜啊.....”

    “若能早个十年......”

    对于自己爷爷这番感叹的缘由,朱瞻基清楚。

    如果早十年能得到此人,他老头子自己又何须为了那北疆的事情而自己发愁。

    在老爷子看来,这于谦,就是他一直心心念念想要得到的那个,治边的大才!

    只可惜啊.....

    良才是需要时间磨砺和成长的。

    如今的他......

    还太嫩了。

    不光是这策中的内容,更是因为这于谦昨日的种种行为。

    不管是军中还是官场,若像主政一方,做事情滴水不漏那是必须的。

    可此人如今还十分轻浮,还当不得大用。

    不然,他老头子也不用在如此年纪还要去北边大战,将这样一个治边的大才留给儿孙,北疆便可安定了.....

    不由的,朱棣长叹一声,说道:“算了,爷爷年纪大了,这人就不跟你抢了,留给你小子吧。”

    说到这里,朱棣甚至都忍不住的羡慕起朱瞻基来。

    “你小子这命,还真好!”

    “什么都捡现成的!”

    其实也怨不得老爷子朱棣这么说。

    想想他朱棣这一生。

    什么东西不是他自己争取过来的。

    天下是自己又打下来的,皇位是自己造反抢过来的。

    当天下读书人对他嗤之以鼻时,朝中的那些官员大臣们,也都是他一点点的培养起来的。

    可这小子呢?

    自己爹是太子,还是一个能坐在太子之位上几十年不出问题的人。

    满朝文官都是他爹的人。

    而他爷爷还是皇帝。

    江山土地都给他打下来了。

    就踏马坐享其成了。

    如今屁事不做,这治边的大才又自己上门了。

    朝中有那三杨以及夏元吉。

    不管是对朝政还是局势,都能帮他牢牢的稳住。

    如今再培养这于谦一些年头,北方诸事可定。

    加上他这个爷爷给他铺路,工部尚书是那张本,是那小子自己提拔上来的嫡系。

    那郭济也去做了那顺天府尹。

    现如今,也就差个军权了.....

    而掌握军权的老二,还就听这小子的话。

    就是不知道,等到了争夺皇位的时候,是否能够听话了......

    而这,也是为什么此番出征,朱棣非要带朱瞻基这小子去的原因。

    想着这些,朱棣也不想再跟他掰扯,便一挥手,说道:“行了行了,带着你那宝贝疙瘩滚蛋吧。”

    闻言,朱瞻基笑了笑,说道:“爷爷不见见了?”

    老爷子一摇头,道:“不见了,这好还是留给你卖吧。

    ”

    见此,朱瞻基赶忙谢过老爷子后,便转身带着那于谦朝着宫外而去。

    就在朱瞻基带着那于谦离开乾清宫的路上,正巧看到了自己二叔和三叔一同前来。

    朱瞻基自然清楚他们来的目的,便故意笑着问道:“二叔,侄儿我就说你何必折腾呢?”

    自己玩砸了的二叔朱高煦,正满脸纠结,听到这话,更是便骂道:“小兔崽子,你不是说帮你二叔求情吗?这情求哪去了?在那棺材里睡了一夜,闷都闷死了。”

    “行了,二叔,快去吧。老爷子就等着你再去请罪呢。”

    闻言,朱高煦也不再废话,与那老三一同朝着老爷子那里去了。

    乾清宫的内殿中。

    在看到老爷子的一瞬间,朱高煦便跟朱高燧跪在了地上,说道:“儿臣,叩见父皇!”

    经过中间闹了这么一档子事,加上刚刚与大孙子说话的心情不错,老爷子朱棣这次倒是给这哥俩留了余地。

    “起来吧。”

    随着二人起身后,朱高煦身边的朱高燧赶忙便用胳膊推了推身边的老二朱高煦。

    见此,朱高煦赶忙便上前说话了。

    虽然脸上还是有些难为情,却还是主动再次认错道:“爹,这次儿臣知错了,之前在尚书房时,儿臣狂悖,出言不逊冲撞了父皇,父皇虽然送了儿臣棺材,但儿臣知道父皇是为了给儿臣一个教训,多多悔悟。”

    “昨夜儿臣躺在那棺材里想了一晚,现在对父皇的苦心都明白了。”

    “此次爹您要出征,身边不能没有我们哥俩啊。这次出征归来后,我们哥俩也想好了,按照爹的意思去就藩,京城里的王府不要了,那兵权也不要了。”

    听到老二说出的这些话。

    朱棣背对着他们的身体,也终于在这一刻转了过来。

    尽管这儿子对自己忤逆,可到底是自己儿子。

    逼他们离开自己,去云南就藩,他身为人父又何尝愿意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