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九章:老皇帝和老和尚懵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零九章:老皇帝和老和尚懵了! (第2/3页)

炮也做了。士兵的铠甲武器也都打造了。如今爹您要筹措200万两的军饷,以做北征之用,我们也无话可说。但还请皇上能适可而止.....”

    太子朱高炽在看到自己亲爹将那些太子党的官员们都关进大牢后,便清楚老爷子的北征已是不可阻挡。

    所以在那老二承诺不增加各地赋税,为北征筹措出两百万两白银的军饷后,朱高炽便也就对北征之事妥协了。

    然而老爷子朱棣却在朱高炽的话中敏锐地听出了不对劲儿的地方。

    “穷兵黩武?适可而止?朕只是要朝廷筹措200万两的军饷,此外再无其他要求。朕何时穷兵黩武?又何时不体谅天下百姓了?”

    在听到朱棣的话后,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不由的,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一旁的汉王朱高煦。

    而那汉王朱高煦也是一脸茫然的看向了自己老爹朱棣。

    朱棣从这些人的目光中也瞧出了蹊跷,顿时便看向了自家老二,质问道:“汉王!”

    “儿臣在!”

    “你来说!”

    汉王朱高煦一脸茫然的瞧着自己老爹,想了想后,赶忙一脸惊恐的跪在地上,说道:“父皇,是儿臣理解错了父皇的意思。”

    “儿臣从旁处听闻爹除了那两百万两的军饷之外,还要再将整个神机营扩编一倍,一时心急,便与老大多说了两句,是儿臣误会了父皇,还请父皇责罚!”

    说完,便径直跪在了地上,脑袋狠狠的磕在那地面之上。

    随着朱高煦说完,在场的所有人这才反应过来,原来那神机营扩编一倍的事情并不是皇上的要求。

    跪在朱高煦身边的朱高炽也是无奈的看向了自家老二,这等国家大事,怎么还能从旁处听说......

    老皇帝朱棣对于老二朱高煦的莽撞虽然也有些恼火。

    仅仅听从一个传闻,便带着这朝廷的官员和太子来劝谏,这老二,什么时候也有了这么大的胆子!

    不过,在恼火之余,朱棣的心中也有些窃喜。

    老二搞了这么一出,虽然是误会曲解了他的意思,可却歪打正着。

    原本他还一直担忧,自己北征的事情是否能够得到朝堂上的支持,自己那200万两的军饷又该如何筹措?

    毕竟在他看来,老二是绝对不可能筹措出这些军饷的。

    如今被他这么一闹,这些官员等于是同意了他北征的事情。

    尤其是那老大朱高炽。

    平日里数他闹的最凶,现在却因为要扩编一倍的神机营而同意了北征之事。

    要不是知道老二那脑子不可能想出如此办法,不然他都以为这老二是故意如此呢。

    但又何止是他一个人这么想,就是那地上跪着的朱高炽,自己也有些疑惑起来。

    老二这么搞,难不成就是为了让自己答应那北征之事?

    可只要他们不去跟百姓增收赋税,那北不北征的,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只要朝廷不出钱,你们父子俩爱干嘛干嘛去。

    可如果是这样,那老二叫他们来老头子这里,又是为了什么。

    难不成,真的是因为他搞错了?

    就在这时,那皇上朱棣也开口了。

    “搞错了?听信一个传闻,就带着这太子,还有朝廷的官员们来朕面前劝谏?汉王,你好大的胆子啊.....”

    听着老头子的话,朱高煦赶忙又在老头子的面前磕了几下,慌乱的说道:“父皇,此事全怪儿臣,是儿臣听信了传闻,请父皇责罚!”

    老头子朱棣闻言,虽然隐隐觉得今天这老二有些不对劲,但却怎么也想不出这老二哪里不对劲。

    最后也只能说道:“责罚是一定要责罚的,便罚你汉王府一万两白银充作军饷,你可愿意?”

    听到老头子竟然只是要一万两银子做军费,朱高煦的心里头早乐开了花。

    “儿臣甘愿受罚!”

    得到那老二的答复后,朱棣也被他们搞的这么一出弄的莫名其妙。

    不过好在结果都是好的。

    多了一万两白银的军饷,还得到了朝中官员以及那太子在北征之事上的支持,这份惊喜还真不错。

    什么都没做,事情就解决了。

    可哪怕心里再想笑,这表面还是得忍着。

    “行了,都滚吧,瞧着你们这些人就烦。”

    听到老头子的驱赶,众人赶忙便起身朝着鸡鸣寺外离去。

    当众人来到那鸡鸣寺外时,太子朱高炽第一个便疑惑的问道:“老二,你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

    面对老大的质问,朱高煦顿时一脸无奈的说道:“大哥,你弟弟我能打什么主意,这好生生的还被罚了一万两白银,你说我打什么主意,是坑自己的?”

    听着这老二的话,太子朱高炽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

    这老二都答应了不从朝廷拿银子,也不给百姓增加赋税,自己对那北征自然没有什么意见。

    他老二也不算是骗了自己。

    想来想去,也只能将此事当作了老二莽撞之举,道听途说后的一时冲动。

    毕竟以他平日里的举动和习惯,做出这样的事情倒也不是不可能。

    见此,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正要跟那老二说什么,然后回自己的太子府时,却不曾想到,那老二比他还急,好像急着去办什么事情似的,急着跟他辞行后,便独自一个人骑着马跑了。

    隐约间,太子朱高炽瞧着他的背影,感觉这背地里一定有什么是他不知道的事情。

    可以他对自家老二的了解,是绝对不可能有这些心思的。

    想来想去,也只能将此事归咎到了自家那小子的身上。

    想到这里,太子朱高炽也待不住了,赶忙与身后的这些官员们告辞一声后,乘坐着马车朝自己府上返回了。

    瞧着这太子和汉王爷一个个急匆匆的离开,这些官员们都是一脸的茫然之色。

    到底是有什么事情,这么急。

    就当在场的人一阵疑惑之时,此刻那鸡鸣寺内。

    朱棣的厢房之中。

    老头子终于还是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一旁坐在地上的老和尚姚广孝,此时看着正在大笑的皇上,脸上非但没有笑意,反而眉头凝重。

    很快,老头子朱棣也瞧出了那老和尚姚广孝的不对劲,不由的皱眉问道:“老和尚,你这是什么表情?”

    听到朱棣的询问,老和尚姚广孝也有些犹豫的说道:“刚刚皇上在外面与汉王之间说的话,贫僧也全部听到了。”

    “可不知为何,贫僧总觉得此事颇有些蹊跷。”

    闻言,朱棣也是想起自己刚刚那一瞬间的疑惑,说道:“我也觉得今天这老二有些反常,却想不出反常在什么地方。”

    见朱棣也是如此,那姚广孝当即便用肯定的语气说道:“事出反常必有妖!”

    看老和尚如此的肯定,朱棣心中的疑惑也越来越浓郁。

    可偏偏又实在想不出,到底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在谨慎的考虑了片刻后,老头子朱棣还是将门外的锦衣卫与东厂的小太监叫了进来。

    下令让他们各自谨慎的监视汉王府和太子府的动静。

    既然想不清楚,那就看看他们到底在做什么,从他们的举动中获取想要的信息。

    与此同时,当汉王朱高煦回到汉王府后,第一时间便将自家老三,赵王朱高燧给叫了过去。

    而在那赵王朱高燧前往汉王府的同时,还顺带了好几名京城当中的宗亲贵族。

    这些都是平日里,私下与汉王、赵王关系最好的宗亲。

    汉王府的密室当中。

    当汉王朱高煦将那国债的事项,仔仔细细的给他们讲解了一遍后。

    这些人都显得蠢蠢欲动。

    一年就是四分的利.....

    在如今新政推行的大局势下,他们这些宗亲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往常只需要有钱就往那土地上堆,无论管理的好与不好,这每年的收益是绝不会少的。

    可如今,却不行了。

    尤其是那些平日里本就不善于打理这些事情的府上,那获得的收益更是少了非常多。

    也不由的让他们担忧起未来的生计。

    如今在听到有这么好的事情,不光利润不少,更关键的是简单还保本。

    什么都不用做,将银子拿出来,就能获得不少的收益。

    这样的好事,他们可从未听说过。

    不过这种事情毕竟是头一次见,这心里头难免还是有些打鼓的。

    尤其是对这位汉王爷,虽然平日里也算不错,可到了关键的时候,指不定还会出什么茬子。

    到那个时候,这位汉王爷可就没有太子靠谱了。

    虽说这事儿背靠朝廷,可这朝廷还不是他们老朱家的吗?

    到时候要真的出了茬子,他们还真能去找不成?

    就当在场的人都蠢蠢欲动,却又担心这件事是否靠谱的时候。

    那汉王朱高煦却突然说道:“当然,我也知道诸位兄弟心中还有疑虑,不知道这件事到底靠谱不靠谱,但该说的,本王也都说了,一旦发生任何损失,都有朝廷来保证本金和利息。绝对不会少一分一厘。”

    “但如果诸位真的不信,或许不需要的话,本王也不强求。不过,有件事还得请诸位帮个忙。”

    听到朱高煦的这番话,众人不由的问道:“汉王请说,若能帮到,一定竭尽全力。”

    闻言,朱高煦笑了笑,说道:“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对于诸位而言或许还是好事。就是我这汉王府中还有些耕地的地契,本王想要按照正常的价格,卖给诸位,最近这手头上的银子有些不够使了。”

    听着朱高煦的话,在场的众多宗亲们不由的疑惑起来:“汉王爷,到底出了什么事儿啊?竟让王爷您到了这卖地的地步?”

    对此,朱高煦也没有隐瞒,直接说道:“此次国债一共发行了两百万两,如今土地在手中的收益越来越低,还得劳心劳神的去折腾,本王也不想麻烦,想以这些地契卖于诸位,我自己去买这国债。”

    瞧着一脸轻松笑意的汉王朱高煦,其中一位宗亲不由的问道:“王爷,您这次准备买多少啊?”

    朱高煦笑道:“那要看诸位能买走本王这名下多少的土地了....”

    闻言,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