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四章:简直是鬼斧神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十四章:简直是鬼斧神工! (第2/3页)

臣愚昧,想不通其中的道理,也不敢过多的揣测长孙殿下心思,微臣只是将知道的说于皇上,还望皇上明鉴。”

    听着齐承的话,朱棣点了点头,说道:“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是!”

    随着那齐承离开后,朱棣站在那内殿中来回的走动。

    “去,将黄俨喊来!”

    “是!”

    赵全赶忙跑了出去。

    片刻后。

    黄俨在赵全的陪同下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刚跪下还没说什么,那朱棣便当即开口质问道:“上次那小子让你帮他去抓人的事情,可与纪纲有关?”

    听到朱棣竟然知晓了这件事,黄俨赶忙回道:“回皇上的话,上次国策泄露的事情,主犯正是那锦衣卫的都指挥使纪纲啊。”

    瞧着黄俨那故作湖涂的模样,朱棣顿时质问道:“如此重要的事情,你为何不说?!”

    “朕锦衣卫都指挥使,竟然是泄露国策的主犯,你们这些人,真是当的好差事啊!”

    瞧着皇上真的生气了,黄俨赶忙便解释道:“皇上,当时不是您说的让臣全都听懂长孙殿下的命令吗?”

    “臣还以为这些事情长孙殿下早已经与皇上说过了,之所以留着那纪纲,是有所谋划而已。”

    听着这黄俨的解释,朱棣还真不好说什么。

    也确实,当初自己也确实说过这样的话。

    之后以为事情查清楚了,并没有再多过问。

    没想到,他实在没想到,自己任命的锦衣卫都指挥使,竟然是头一个出卖他朱棣,泄露国策给各地官绅的!

    如果不是自己家那小子还算机敏,一早便安排好了一切,那新政推行的事情,只怕......

    想到这里,正准备直接下令将那纪纲处置的朱棣勐然间意识到了一件事。

    之前自家那小王八蛋来找他要东厂的指挥权,只说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要办,按照时间算的话,那时国策泄露的事情应该是刚刚发生,甚至还没有发生。

    那小子是如何知道这些的?

    竟然派东厂的人提前布置,并且抓获到了他们泄露情报的详细证据。

    几乎是这些情报到达各地方的同时,他们便已经动手抓人了。

    就算那小子是从哪里偶然得到的一些这样的消息,也不可能这么快。

    更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从他偶然得到的消息当中,就推测出这背后的主使是那锦衣卫的纪纲。

    还提前布局抓人。

    这一切怎么看都像是那小子提前便知道了这一切会发生,所以暗中偷偷的避开锦衣卫,而从他这里得到东厂的指挥权,随后再暗中布置,在他们泄露国策的同时,当场人赃并获。

    这......竟然是自家那小子,专门为纪纲设的一个局!

    朱棣脸色惊变的同时,脑海中也在不断的思考着。

    可是.....那纪纲是锦衣卫的都指挥使,是在他朱棣将锦衣卫交给那小子统管后,他自己的手下。

    之所以对付那纪纲,难不成,是因为那锦衣卫的纪纲不听他的话?

    所以要专门对付?

    可是,不对啊......

    逻辑上说不通啊。

    那小子在听到要将锦衣卫交给他统管时,可是一千个不愿意,难不成,是他故意如此,其实心里头早笑开了花?

    也不对啊!

    在将监国之权交给他后,他可是一天都懒得去。

    还搞出一个什么星期天,为的就是给自己偷懒找的借口....

    还有那锦衣卫也是如此,如果不是最近发生的这些事情,他怕是一次锦衣卫都没有去过。

    既然连锦衣卫和内阁去都不想去,他又为什么非要对方的地方呢?

    就算他与纪纲有私怨.....且不提那纪纲会不会傻到这种程度。

    就即便是如此,他也有一万个理由对付那纪纲,何必非要如此?

    并且,他对那纪纲还如此的了解,似乎早就知道了对方要泄露国策,所以提前做了布局。

    是为了拿到实证?

    那为何后来又故意没有处置那纪纲,隐瞒下了他所犯的那些罪责?

    不对不对......

    朱棣皱着眉头,行走在这内殿当中,来回的踱步。

    他感觉自己好像走入了什么误区,这些细节都对不上,也不合理,逻辑更是天差地别。

    想要知道这小子到底是要做什么,那就要先弄清楚他的意图,又因为什么而如此。

    当初那小子在做什么呢?

    在朱棣仔细的回想下,之前的一些事情也渐渐的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当初那小子就在这乾清宫中,为了躲避他朱棣每日教导其处置政务,所以便说出了有关于那摊丁入亩等新政的事情。

    之后呢?

    在他朱棣的计策下,逼迫太子与朝堂的众臣去找那小子的麻烦。

    逼迫其说出所有的答桉。

    结果是,那小子倒是全部说了。

    之后也顺理成章,将一切汇总,朝廷也准备推行新政了。

    可是,这件事却被自己交给了那小子来做。

    由他来主持新政推行的事情。

    如果身份互换,第一件事想的就是这新政该如何推行。

    试点、选址这些他们都议定了,也就是说接下来实际推行的办法还没确定。

    忽然间,朱棣将其后所发生的种种情况全部结合起来思考后。

    一个惊人的答桉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

    国策泄露的事情.....是由那小子一手主导的!

    他似乎早就知道了纪纲此人的秉性,所以提前便将国策之事泄露给了那纪纲,导致那纪纲那种探查后,将其传播到了四处。

    这些。

    。

    竟然都是那小子的计谋!

    而他所图谋的是什么呢?

    是新政推行!

    而罗列种种手段,朱棣惊讶的发现,其中竟暗含兵法之道!

    以当时情景来看,朝廷为一方,各地官绅阶级为一方,这便是一场战斗!

    而以兵法来论,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善弈者通盘无妙手。

    所以,与其主动下手,不如等对方出手。

    如此,亦如兵法所言: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在这场较量当中,那纪纲便是一切的导火索,自家那小子故意泄露国策的情况下,那纪纲代表官绅阶级一方,主动的动手获取国策的详细情报。

    这便代表对方已经动手。

    而从其出手的过程中,瞄准了其弱点,一击致命!

    诱敌深入、不动如山、顺藤摸瓜、敲山震虎、最后杀鸡儆猴!

    如此招式一套打下,便使新政推行的事情在朝堂上再无任何的阻力。

    即便是在整个南直隶内,也是让很大一部分人因为纪纲之事的牵连,不敢有分毫的不轨。

    因为你一动手,他就能以之前所掌握到的证据来处置你!

    朱棣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这暗中竟然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

    还都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发生的。

    而那小子竟然全程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一点消息都不露出来。

    就是当初在那朝堂论辩时,他朱棣都没有发觉这一点,只以为是那黄俨做事谨慎,提前预备好了后手。

    将那些人的罪证给坐实了。

    却压根没有看懂在这朝廷论辩的暗中,竟然还有一场暗中的角逐。

    在搞清楚这些后,朱棣顿时敞开的大笑起来。

    这笑声充斥在整个乾清宫内。

    让那正跪在地上等候的黄俨,以及站在角落当中伺候的赵全儿,愣愣的没明白怎么回事。

    尤其是那黄俨,此时他那脑袋里还在琢磨着如何回答皇上接下来可能问出的话。

    却不曾,等到的竟然是皇上的突然大笑。

    不由的,傻在了原地。

    而朱棣,一边大笑的同时,也一边畅快的回想着自己那大孙子玩的这一整套组合拳。

    感叹自家这大孙子,还真是长大了。

    使出的这些手段,竟然让他这个做爷爷的当时都没看明白。

    可是笑着笑着,这笑声却突然哑然而止。

    因为朱棣又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之前那小王八蛋的种种举动,倒是搞清楚了,可如今呢?

    朱棣皱着眉头,再次在这大殿当中来回的走动起来。

    这一幕,让一旁的黄俨和赵全彻底看傻了眼。

    今儿这皇上...这是怎么了?

    一会儿沉着脸,恨不得动手杀人。

    一会儿又开怀大笑,笑的那叫一个高兴。

    可还没笑多久,这脸怎么又突然沉下来了???

    这皇上心情阴晴不定,他们这做差事的,这心就放不下来啊.....

    不过,显然此刻的朱棣并不会理会到他们现在的心情。

    满脑子都在思考着自己这大孙子的举动,在那新政推行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后,为何又搞出来这些事情。

    又为何留着那纪纲一直没有杀。

    按照之前他在地方上的举动,这纪纲怕就是有十个脑袋都被他给砍了。

    怎么会留到现在。

    而既然留着,就一定是有用处的。

    像纪纲这种已经做出了有悖于朝廷之事,若是放在他朱棣的手上,是绝不可能留着他的。最起码不会因为他的什么才能而留着。

    若真的留下了,也一定是为了要图谋什么。

    联想到之前,那小子故意在纪纲面前透露朝廷商议国策之事。

    加上从那齐承口中所得知的,有关于处置抄家财物之事,那小子专门交给了纪纲办。

    朱棣隐约间便觉得这小子一定是没憋什么好屁。

    其他什么事情都没有执意交给那纪纲办,却唯独处置那抄家财物时却交给了纪刚去吧。

    而他们能对那一批财物做出什么不可告人之事呢?

    贪腐!

    这是朱棣能够联想到的唯一答桉。

    也是最合理的答桉。

    表面上让锦衣卫查探京城和应天府内所有贪腐官员的名单和罪证,暗中又让那锦衣卫北镇抚司的指挥使齐承查探纪纲的罪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