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策问 (第2/3页)
原需要的东西,用来换中原的粮食。
一个不能产粮的地方,他有可能造反嘛?
一旦这件事情成了,就算他们要造反,也要提前几十年谋划。到那时,大明也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山高路远,从中原把粮食运过去,你知道路上要消耗多少?消耗的这些粮食,还是时刻都要消耗,而不是一次。”
“一千石粮食,不说从应天,即便是从西安府送去,到了西域,能剩下六百,都已经是极好的了!”
朱标在一旁翻看着奏疏,头也不抬的给赵晨解释道。
“而且,道路崎岖,做起来或许连六百都剩不下。”
朱标跟着又补充了一句。
一千运出去,到目的地剩六百,这一来一回,岂不是要赔死了?望了眼朱元璋,内心暗暗思量道:“道路不好,我们可以修路啊。”
“修路?那又要给百姓造成多少负担!真是妖言惑众。”
朱元璋心口一痛,大明朝经过他二十多年苦心孤诣的经营,终于勉强走出了元廷的惨淡景象。
穷苦百姓也只是处于刚刚能吃饱穿暖的阶段罢了,距离盛世,至少还有个三五十年的距离。
修路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们可以修秦直道啊,我在西安的时候,以前的秦直道,现在还用着呢,只不过年久失修,不过那上边是一棵杂草也看不见。”
“我知道一个东西,可以让秦直道的泥土道路,变成钢铁道路,不被风雨所影响。”
“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工程是人做出来的,而且修道,那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啊。”
赵晨原本还在考虑要开一家什么样的工厂,现在好了,老朱把订单都送到自己面前了,这要是不吃下来,那可太对不起自己了。
“说说吧,修道怎么就利国利民了。”朱元璋顿了顿,秦直道,多么熟悉的名字。
那就是骑兵的高速公路,大军在上驰骋,五日之内可以从咸阳一路奔袭到靖边关的秦长城。
这在战争时期,那可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朱标也是来了兴致,利国利民,有功绩的事情,试问一句,谁不愿意做?
“首先,修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