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五章:万寿节(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五章:万寿节(七) (第2/3页)

万一千匹桑麻布料,七千三百斤不好不坏的茶叶,以及五千多件的瓷器。

    有这些单子,他们拿来金银钱货,就可以在指定的商铺进行购买。

    赵晨站在一边都看呆了。

    使臣团如流水般,来来去去,匆匆而过,贸易数量的总额已经超过了朱标接到的统计,茶叶的总额达到了二十三万斤,优劣布匹总额达到了五十二万匹,瓷器更是达到了十四万七千件。

    横空出世的细盐,更是成为了各国争抢的焦点。

    蒙古的几个部落,为了得到细盐,不惜用五千斤粗盐的采购数量,换成了两千斤细盐的采购数量,而细盐的价格,要远远高于粗盐。

    单单细盐一项,就达到了十九万三千斤。

    张大嘴巴,赵晨只感觉嘴巴里都能塞下鸡蛋了。

    这是多少钱?这一口气要吞下去多少钱?出多少货物?只怕大明这几年的库存,都要被一扫而空了吧。

    而细盐生产还是有瓶颈,如今只有在嘉兴有一处细盐生产田,日产量不过万余斤,别说对外销售了,就是内部供应皇室,勋贵,大臣们,都有些不够。

    “细盐确实是个好东西,想想办法,如果能加大产量的话,你距离改籍又进了一步!”

    朱元璋端着酒盅,自饮自酌了一杯,他的工作真的是很简单,番邦使臣来问候祝贺,他只管摆摆手,说几句好,然后由礼部的人宣读献礼及返还数额。

    他认为可以的,拿过来盖个印,这事就算成了,他认为不可以的,直接砍掉。

    当然,这些东西在之前都是对过的,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出幺蛾子。

    过不多时,下边跪着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而朱元璋的话,赵晨充耳不闻,加大产量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吗?

    再说了,就算真的加大产量了,又能怎么样?结果已经注定了,充公!

    “东瀛倭国,使臣松本贺下,领使团三十七人,觐见!”

    忽然间,一个国家名字,一个使臣名字,惊醒了赵晨,抬起头看着外边,正缓步上前,踩着木板鞋,面容阴沉的几人,松本贺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