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投诚! (第2/3页)
立,无论人口还是兵力,都远不及明朝这个庞然大物。
而且刚刚才结束的浑河之战,八旗可是伤亡了近万人马。若真能不战而胜拿下辽阳重镇,又何乐而不为?
“启禀父汗,儿臣以为袁应泰之投诚不可信,他这是想效法黄盖行诈降之事!”
正当老奴为袁应泰的请降欣喜之际,一名年约三旬、体形肥壮的建奴,却是对袁应泰的请降提出了质疑。
“皇太极,说说你的理由!”
野猪皮能够建国称汗,凭的可不是什么运气。被人这么一提醒,当即也是压下心中狂喜迅速冷静下来。
“父汗,浑河之战后,奉集堡、虎皮驿等地明军俱撤已回辽阳。据儿臣所知,辽阳城内此刻尚有兵马八万余人。”
“而且袁应泰身为明朝重臣,其子女家眷俱在关内。他若投诚,其家人必定受其牵连……”
不得不说,作为原历史上真正奠定鞑清根基的‘太宗’,皇太极不管是眼光、能力还是谋略俱是一流。
面对野猪皮的询问,当即便给出了有理有据的分析。
“不错,袁大来向来不屑于困守孤城。如今辽阳守军除那些蒙古人外,却无一兵一卒出城……”
“姚先生,不知你还有何话可说?”
自李永芳首降建奴以来,虽然投降后金的大明官吏不少,但那都是些中下级官吏、将领。
像袁应泰这种级别的高官投诚,这还是第一次。
因此,听了皇太极这条理分明的分析,连连点头的老奴,随即也是面色阴沉的望向了姚居秀。
“贝勒爷所说,确是实情不假。辽阳城内,此刻的确尚有兵马八万余人。”
“不过贝勒有所不知,这些兵马俱是来自辽东各地卫所。真正可堪一战者,不过浑河之役后所余三千酉阳土兵而已!”
“至于家眷之事,我家经略已于书信之中有所交待,还请大汗详察……”
既然敢来诈降,姚居秀又怎么可能毫无准备。
对于皇太极提出的的这些疑点,当即也是逐条给出了合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