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二章 正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二章 正统 (第2/3页)

对多少大佬了。

    “陛下,”何夕连忙说道;“臣谢过刘大人抬爱。只是臣刚刚入仕,很多事情还不懂,在国子监做事就已经很吃力了。不敢登翰林院之门。而且臣也说了。此次修史,不同先前,需要很多新方法。故而臣先请在国子监挑选一些人先行学习一番,今后再开始修史。还请刘大人见谅。”

    刘三吾说道:“陛下,其实臣请何大人去翰林院,是有一点事情担心何大人弄不清楚。”

    朱元璋说道:“哦,朕看何夕就很不错。还有什么地方不妥?”

    刘三吾说道:“正统。陛下登基 ,以明承元统,以安天下。之前修史,就以此为根基。而今何大人却没有一言及此。臣以为何大人到底是年轻,事情想得没有那么周全。是以还是以国子监祭酒宋讷等方正老儒指点一二吧。”

    刘三吾点出来修元史,从来是一个政治工程。

    正史,估计除却司马迁的《史记》之外,都是政治工程。甚至政治作用也要胜过其他作用。元史自然也是。这也是为什么,连修元史的宋濂本人都承认,他修的元史很有问题。但是这个在学问上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大儒,最后不得不将这个自己也觉得不好的元史付梓。

    虽不愿意,实不得已。

    但是何夕在之前修史意见中,从来没有提起过。

    朱元璋说道:“何夕,你怎么想?”

    何夕深吸一口气,心中暗道:“刘三吾果然敏锐。”

    是的。何夕对于明承元统。是很有意见的。

    正统这东西,其实代表着政治倾向,立什么为正统。就代表着什么样的政治倾向。

    承元统有没有好处?

    自然是有好处的。

    在元朝之前,北方被辽金统治了百余年了,对南宋根本没有什么思念了。即便是韩林儿是以宋朝的名义起兵。但是对士大夫以及地面豪强来说,宋朝的名头实在不够。

    继承元统,对于统治北方。收纳北方的人才是很有用的。

    从当初的北伐诏书上,就能看出来。对蒙古,色目,女真等族,一视同仁。

    而士大夫们之前也承认元朝为正统,很多人都在元朝做过官,元朝为正统,那么这些士大夫们在元朝的政治资本在明朝都有所继承。

    反过来,如果不承认元朝为正统。

    那么,如何定义元朝。元朝不是正统,自然是蛮夷了。

    当初效力于元朝的士大夫又该怎么定义?

    但是有其利自有其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