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青墨无声 (第3/3页)
余念念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站起身。她没有看老师,目光落在白板的题目上,眼神没有任何波动,仿佛那只是一道一加一等于二的算术题。
她没有立刻报出答案,而是走向讲台,拿起一支粉笔。她的动作自然流畅,没有丝毫犹豫。
“这道题,”她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预设条件‘K点在动点P的轨迹上’存在逻辑瑕疵。根据题干给出的几何关系,K点的存在性与P点的轨迹并非绝对绑定,需要分情况讨论。”
一言既出,满座皆惊。张老师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余念念没有理会,转身在白板上开始书写。她的板书极其工整,步骤简洁到近乎冷酷,没有任何冗余。她先用反证法推翻了原题的绝对结论,然后清晰地划分出两种可能性,并分别给出了严谨的证明过程和最终答案。逻辑链条环环相扣,宛若最精密的齿轮啮合,散发出一种冰冷而强大的美感。
她写下的不仅仅是数学符号,更像是在勾勒一种世界的底层规则。
当她放下粉笔,转身面向教室时,整个空间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张老师怔怔地看着白板,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错愕,到中间的震惊,再到最后的恍然与凝重。他推了推眼镜,深吸一口气,才缓缓道:“余念念同学的思路……非常清晰,非常严谨。她指出的问题确实存在,这是我出题时的疏忽。这种批判性的思维和扎实的基础,值得大家学习。”他的语气里,再没有了之前的调侃,只剩下纯粹的郑重。
教室里响起了低低的哗然声,看向余念念的目光彻底变了。从好奇、鄙夷,变成了难以置信与隐隐的敬佩。
下课铃声适时地响起,打破了教室里的寂静。
余念念回到座位,开始整理书本,仿佛刚才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就在她准备离开时,身旁一直安静的苏晚晴,轻轻合上了那本厚重的艺术史。书本合拢发出轻微的声响。
苏晚晴转过头,琥珀色的眸子落在余念念侧脸上,她的声音清越,如同玉石轻轻相击,在这刚刚恢复喧闹的教室里,清晰地传入余念念耳中:
“你的解题思路,很有意思。”
不是“你很厉害”,不是“你怎么做到的”,而是“很有意思”。这个词,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欣赏和探究,出自苏晚晴之口,却奇异地不让人觉得反感,反而更显其份量。
余念念整理书本的动作微微一顿,侧眸,对上苏晚晴那双充满智慧与审视的眼睛。
四目再次相对,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火花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