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风雨飘零 (第2/3页)
想与你一般见识,你可曾知道李广人现在何处?
我在夫羊句山狭挣的军功可还没有换成实打实的好处,这时候你非要堵在我前面?
大汉的万户侯如今只有平阳侯一家,可马上就会有长平侯还有新安侯。
你一个公卿,当真是想明白以一己之力对抗我们三家么?
哦对,我家夫人还是文终侯之后,儒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我们可以不参与儒生之间的争斗,可也不介意去支持一下董仲舒。
另外不是还有《谷梁春秋》夏侯家那些人么,他们可是正在四处寻找为官的道路。”
张远把话说得十分直白,但实际上公孙弘真的不是想跟张远作对。
那样真的犯不着。
他纯粹是不想给孔安国铺路而已,太学出来的学子将来都是孔安国的资本。
而恰巧孔安国跟董仲舒是一路人,他们这些儒生从骨子里看不起半路出家的。
刘彻还有张远他们只觉得公孙弘也是大儒,但是不知道大儒跟大儒都是有区别的。
在学问上,公孙弘估计到死都追不上董仲舒,也就只能够想着当官,这才能赢一回董仲舒。
不过董仲舒要是回了长安城,肯定就没公孙弘什么事情了。
刘彻重用儒家的人,只需要一个人,意思意思给天下儒生看看就得了。
真全用了儒生当官,第一个疯的就是他刘彻。
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
刘彻打从心底就不喜欢儒生,他只喜欢儒家那一套适合他搞集权的理论思想罢了。
“下官明白了,新安侯实言相告,老夫心存感激。
稍后回去便让下面的人按照往常的规矩办就是了。”
“既然老先生知道怎么做,那我就先走了。”
张远没有藏着掖着,直接就在建章宫门说出了这番话,有一半是说给刘彻听得。
就是让刘彻看看,我也不是老好人一个,我也树立了一堆敌人,而且我嚣张的很。
公孙弘看不惯比自己有才能的人。
因此对董仲舒和主父偃生出了厌恨。
如今董仲舒远离中枢,对他的威胁不是很大,主父偃却能够能够在朝堂上掀起波浪的人。
而且主父偃是内朝的重臣,公孙弘是外朝的重臣。
刘彻是偏内的,不然也不会临时意起整个内朝出来。
主父偃跟公孙弘的第一次交锋是在设置朔方郡的时候,最终刘彻听取了主父偃的建议。
从这点上就能看出来,刘彻还是愿意听内朝的官员说话。
张远还有卫青这些人虽然背负外朝的官职,可从一开始就是内朝的人。
加官加的就是内朝的重臣。
这样一来公孙弘的心理就更为扭曲。
现在他怎么可能轻易放过主父偃,下一次诸侯王自杀鬼知道会不会跟主父偃扯上关系。
公孙弘也知道张远跟主父偃不对付的事情,所以根本就没有担心张远这一层。
他一回到家就开始奋笔疾书。
他要给刘彻写文书,他不能让主父偃回到长安城跟刘彻见面。
大家都是动嘴的能手,真让主父偃回到长安说不定就会发生什么其他的变故。
“陛下,臣知道陛下对齐国国相主父偃有感情,主父偃确实也为国朝立过功。
可陛下想要剿除诸侯的势力,巩固中央集权,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
眼下齐王自杀导致齐国被除对陛下对大汉都是好事,可这件事情却在诸侯王之中引起了震动。
诸侯王人人自危,欲要给陛下施加压力,天下诸侯已经心有不满,陛下怎能给他们联合的机会。
主父偃滥用职权逼杀齐王是事实,陛下又可以借此平息诸侯王们的怒火,惩治一个有罪之人,难道会让陛下不忍心么。
杀掉主父偃,给全天下一个交代,陛下再顺势而为,拿下淮南王刘安还有衡山王刘赐。
如此一来不仅匈奴的威胁还有国内的不稳定因素,都不会再成为陛下操心的事情。”
主父偃看了这封文书好几遍,还是折的好好地,塞进了一个信封里,让家里面的侍者送交给御史大夫府,再送到刘彻的手上。
这种文书,御史大夫张欧根本不会截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