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四章 推恩令颁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四章 推恩令颁布 (第2/3页)

  出嫁的女子大多都是要为夫婿一家作考虑,并且是要跟自己的娘家拉开关系的。

    不然也不会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样的说法。

    “丈人,您初到长安,原本说是应该让您先歇息一番。

    可想到您正午时分还在赶路,我们还是入席吃饱喝足后再行歇息。”

    张远把卓王孙带到位置上,然后自己回到了主位上坐着,卓文君则在卓王孙对面坐下。

    “侯爷客气了,老朽能得到侯爷如此款待,已经很感激了。”

    卓王孙举起酒樽对着张远一敬然后便一饮而尽。

    “丈人还是称呼我为阿远便是,文君平时也是如此称呼。

    我们是一家人,无需那么多礼数,再说这是在家里也不是在旁处。”

    “好好好,那老朽继续叫你阿远了。”

    转变一下称呼,就能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也能使原本略微有些尴尬的气氛缓和下来。

    “丈人此次来长安,蜀郡那边的事情都处理好了么?”

    张远也不想聊这些事情,但二者之间貌似也就这一点共同语言了。

    “嗯嗯,按照你说的已经把家族的产业全部变卖了。

    家财一部分移到了蓝田县,一部分还在路上,钱币已经全部熔铸成铜锭大概有千万余斤,金二十万。”

    (西汉一斤差不多相当于现代的半斤。)

    张远听到这个数量总算是知道什么叫有钱人。

    卓王孙之所以要把铜钱全部熔铸成铜锭,全都是张远交代的。

    若是还是跟以前那样的铜钱,重量估计会重上一倍,熔铸成四四方方的铜锭,适合运输也适合装车并且不需要用大量的木箱。

    减少的木箱又能够减轻相当一部分重量。

    即便是这样,卓王孙也没办法一次性将这么庞大的财富运到蓝田县。

    “那些工匠都已经到蓝田县了吧?”

    除了钱财,张远最关心的便是卓王孙手底下的人才。

    这些人可都是专业的,打铁跟铸钱也没多大区别。

    再说卓王孙最开始从事的是冶铁业,没有干加工的事情。

    把铁水灌入模具之中,跟把铜水灌进模具之中的区别就在于铜的熔点更低效率更快。

    “都已经到了,那些人阿远你打算如何分配?”

    “弄到长安城是不可能的,我打算让他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蓝田县一部分去往杜县。

    我已经购置了大量房产,稍作改造便能改成冶铁工坊。”

    卓王孙点点头,也是机缘巧合,二人想干的事情竟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结合到一起。

    估摸着桑弘羊一时之间都没有想到张远可以妥善安置卓王孙手底下所有的人。

    “阿远你办事的效率一向如此之快,但是会不会触怒天子?”

    卓王孙还是有些后怕,今天刘彻可以整个征召令,明天谁又知道会有什么命令下来。

    “自打我做这件事情开始,就决然没有停下里的理由。

    等到陛下看到大汉境内不再因为各种货币而混乱,各级官府每年征收赋税时也可以直接收取铜钱。

    陛下就应当知道我们今日之功。”

    张远着眼的是全天下,而卓王孙则着眼于自己。

    好在这个事业不管是对天下百姓还是对经营者而言都是双赢的局面。

    张远跟卓王孙吃吃喝喝聊聊,很快天就黑了。

    看到卓王孙实在是有些疲倦,张远便早早的结束了这顿饭。

    接下来这段日子,卓王孙还需在长安待着,全国各地卓氏铁匠铺的那些人员还需要捋清楚。

    不过这却不是要张远操心的事情,张远把精力放在了来长安城的那些工匠还有卓王孙提供的财富上面来。

    造纸坊跟铁匠铺子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蓝田县还有杜县冒头。

    杜县自然是着重于造纸坊的生意,而蓝田县则着重于铸钱的生意。

    造纸坊的生意可以一直做下去,处在杜县太学之旁自然是最佳的选择。

    而冶铁业还有铸币权迟早会收归国有,张远肯定要把产业放在离自己家最近的蓝田县。

    将来这些铺子荒废了,还能让人员越发庞大的张家人搬到蓝田县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