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一章 变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一章 变故 (第2/3页)

退去。

    贴出来的纸张并没有耽误普通人兑换铜钱。

    张远设置的上限已经很高了,最多兑换十万枚五铢钱,也就是说你家里面得有五十万枚铜钱。

    能够达到这个数额的也就只有商贾还有那些勋贵。

    普通人能换百枚千枚五铢钱已经算得上是上户。

    兑换钱币的事情有条不紊的继续着。

    商贾还有普通人换钱最终还是要花出去的,市场就被这么盘活了。

    中国人历来都喜欢存钱。

    而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市场经济,这就是阻碍发展的障碍。

    银行数次降低利率,大肆发行信用卡,就是为了普通人能把存在银行的钱给取出来都给花了消费了。

    这样一来国家才能收取大量的消费税,而不至于说一直给普通人补贴造成国家收入大大减少。

    当官的很明白老百姓的习惯,也知道中国的传统。

    他们从不直截了当的向人们收税,他们会从你不知道的地方慢慢掏空你身上的钱。

    最终一场疫情的来临撕破了告诉发展的经济泡沫,人们也懂得了身上没有存款还要去购买价格高昂的各类必需品。

    当然这个高昂是相对比较而言的。

    资本家还有政客总会忽悠人们去拿本国的物价去跟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的物价相比。

    他们从来不会让普通人知道世界上另一个跟本国平均工资水平相接近的国家商品是多少。

    快速发展就是要让老百姓把压力全部扛起来,无论资本家有多么有钱,最终压力是转嫁给普通人的。

    张远明白这一点,但好歹汉朝还没有人明白消费税这种最适合剥削百姓的玩意。

    拿钱币去购买商品,就是商品原本价值的体现。

    紧缺了商品会涨价,增多了商品会降价。

    百姓不会吃亏,不管买什么东西,都是那件商品在市场上价值的直接体现,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张远在清平坊等了有一个时辰,眼看着天就快要黑了。

    门口的人流虽然还没有减少的样子,可张远却是打算关门了。

    从张远来时堵在门口的那些车辆就一直停在那,就在张远打算歇业关门的时候,有人要办理张远的新业务了。

    “侯爷还要关门么?”

    老赵立马跳上前来询问。盗墓

    “天黑立马关门,那些让我们帮忙铸钱的,给他们说七日为限。

    每日承接的数额一亿为上限,每到一亿就往后推一日,你懂了么?”

    “小人明白,小人这就交代下去。”

    铜的熔点低,所以铸钱才能成为人人都能干的事情。

    张远现在有蓝田山蓝田县还有长安城的三处铁匠坊。

    日夜不休维持高温熔炉运转,勉强一日能够熔铸一亿上下的铜钱。

    之所以给出七天的时间出来,就是为了能够在承诺的时限之内把所有的订单完成。

    长安城的勋贵也不是人人都很有钱。

    像张远这种坐拥数亿身家的已经是最有钱的那一拨人。

    当然在这一拨人里面,张远是垫底的存在。

    像平阳侯府要是把他们金库的钱财全部拿出来,数十亿肯定是有的。

    七十年积累的巨大财富,经历数次战争屹立不倒的勋贵都是有钱人。

    打匈奴是赔钱生意,可是在国内进行战争那便是赚钱的生意,当然肯定是赢的一方赚的钱。

    汉景帝进行七国之战的时候,连扩充军备的钱都没有,打赢了直接让国库充实了起来。

    跟着一起发财的人不尽其数。

    田蚡从一个需要自己姐姐卖首饰支持的人,摇身一变能拿着大把金钱贿赂朝臣的大富翁。

    这都是明面上能够见到的,战后的势力重组才是瓜分利益的时刻。

    张远比不上这些人,也只能吊着这些人的车尾。

    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列侯里面穷的估计也就能拿出千万钱。

    当然是五铢钱。

    张远这个比例一出,让所有人手上的钱都贬值了。

    张远铸钱肯定是挣的,而且是暴利,这也是张远为什么能提出以四点五的比例补贴大笔交易。

    即便是四点五的比例,张远仍然大赚特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