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抄底进行时 (第2/3页)
但家里人也不是十分信任,更相信自己眼前的判断。
严氏家族。
严智多、徐青畹夫妇,在家举行了家宴,两个儿子带着家人进行了团聚。
严智多今年已经七十多岁,身体还算不错。
一般情况下,家宴上很少探讨生意,特别是前些年,严祖和和长实集团开了‘大家乐快餐’,没笑道弟弟严祖孝眼热,也开了一家连锁快餐——‘真美味快餐’。
如今大家乐快餐拥有15家门店,而真美味快餐也有9家。
严祖孝如此做,作为哥哥的严祖和虽然有点不满,但毕竟这就是商场,弟弟不做,别人也会做。所以,两家虽然经常聚会,但不谈生意,避免不愉快。
不过今天,严智多主动说道:“听说你们姐夫老早就不在香港,出去避避风头。我已经老了,也不想跑了。”
没想到,严祖孝随即说道:“父亲,我们正打算去美国、加拿大一趟,考察考察那边的情况,我们打算移居海外。”
严智多没有阻止,而是说道:“你在香港生意怎么办?”
严祖孝说道:“工厂本来也走下坡路了,我安排人管着。至于餐饮,也有阿文替我管理着。”
阿文是他的妻弟,也是合伙人之一。
这些年,严祖孝凭借陈氏的照顾,开工厂还是赚了很多钱的。特别是塑胶花和假发,都是第一波入行的工厂主,后来也有被照顾。
严智多点点头,说道:“祖和,你呢?”
“我不走,我就留在香港。”严祖和坚决的说道:“我不信,香港会这样一直乱下去!”
严祖孝马上说道:“大哥,这次不一样,你不知道那些人有多疯狂.”
严祖和说道:“要走你走,我只知道,海外虽然可以安居,但不适合乐业。”
严祖孝还想劝,却被严智多打断。
“怎么选择是你们个体的事情!我也不会离开香港,家族信托一直会在香港。”
对于二儿子移居海外的想法,他没有劝,因为他也觉得分散了更好,这样严氏就会一直传承下去。二儿子这些年开工厂,赚了有上千万,再加上家族信托每年给他的分红,去国外说不定也能有建树。
“严生,这幢观塘工业大厦高12层,每层1.2万平方尺的楼面,共15万平方尺的楼面.在1964年巅峰时,他的价值超过700万。如今业主忙着出国,你给280万就可以接手。”
听到中介的话后,严祖和不动神色的说道:“这个价格还有没有来去?”
中介一听,欣喜的说道:“您真打算要?”
实在是现在大家都在急着卖,而买家却寥寥无几。
严祖和淡定的说道:“自然是诚心要。不仅如此,如果你替我做成这笔生意,我还有兴趣观塘、九龙塘一带的工业地皮或者工业大厦。”
中介大喜,笑着说道:“您放心,现在这个业主急着售,我觉得260万也是能谈下来的,不过资金恐怕不会接受分期。”
严祖和直接说道:“现金!”
“懂懂”
和中介分开后,严祖和回到车上,脸上透露出一种赌博式的兴奋。
除开大家乐餐饮抄底店铺等物业外,他思来想去,外甥陈文杰给他那么明显的提示,自己又怎么不好好把握机会。虽然姐夫离开香港,但四个儿子都在香港坐镇,且文杰亲口告诉他要抄底店铺。
如此以来,严祖和就想到将自己的个人资金,大肆用于抄底,重建属于自己的地产企业。当初凭借外甥陈文杰的帮助,他东山再起,也投资过几个地产项目,积攒了一些资金。
“我现在能拿出500多万的现金流,如果能再从平安银行借贷500万,便能抄底千万价值的物业。而这些物业在1964年时,价值是3000万港币。”
想到于此,他打算去找另外一个外甥陈文胜,让他帮忙介绍平安银行的人给予贷款。他毕竟拥有15家大家乐快餐,还款能力还是没有问题的。
实在是此时香港的地产跌的太狠了,观塘工业地皮在1964年时最高160港币每平方尺,1965年银行挤提时,跌到100港币以下,1966年底又跌到80以下,而现在更是跌到50港币左右/每平方尺。
陆孝清来到陈文杰的办公室,汇报道:“总经理(代),今天官地拍卖会上,一共拍出2幅地,都以最低价成交。我们长实拿下北角的一幅地皮,面积另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