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章 这后台是有多硬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4章 这后台是有多硬啊? (第2/3页)

,也是希望能更快的完善模型。

    按照最初的想法,三个月时间完善模型,再利用模型做各类型半导体衬底计算,就能让半导体制造技术取得突破。

    技术领域,时间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连个研发小组都建不起来,还谈什么三个月完成……

    “难道再找那个博士生?”

    石耀坤思索着,叹了口气,“还是问一下吧,对方也许有办法?”

    ……

    张明浩啃了几天的资料,对于视觉光感模型也有了一定了解。

    他试了下《正确感知》。

    可以!

    “方向正确!”

    “视觉光感模型和光学超材料理论结合,能实现隐形技术!”

    这个结论太有意义了。

    《正确感知》判断方向正确,跟着结合进行研发的路就是正确的。

    研发用的是‘光学超材料理论’,而不是真正的光学超材料,也代表不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路’也不会太远。

    “应该是靠视觉观感的设计,再结合具有微弱光学超材料特性的材料。”

    “理论构造设计,再去研究转化……”

    “怎么做呢?”

    张明浩思索着摇了摇头,研究问题不可能短时间解决。

    ……

    周一傍晚,一栋教学楼的西侧大教室。

    张明浩要做一项挑战性的工作--教学助理,简称助教,薛坤的助教。

    薛坤交代一番,就让张明浩先过去了。

    这是一节专业选修课,是面向整个理学部的大课,课程的名字叫《原子与分子物理》,选修的学生有近两百人。

    张明浩的工作是进行点名,随后简单对课程进行一番介绍。

    正式上课,就交给薛坤了。

    “我是这课程的助教,和你们一样,也是学生,博士生。”

    张明浩站在讲台上,亲切的做了个自我介绍,还把名字写在黑板上,“以后叫我张老师,或者叫学长都可以。”

    “有关课程的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其他问题当然也可以,是否回答就要看心情了……”

    教室里顿时传来一阵哄笑声。

    在进入教室的时候,张明浩还是有些紧张的,毕竟是第一次担任老师。

    助教,也是老师。

    在调侃着说了几句后,紧张感也就渐渐消失了,他进入到正规流程,“下面来点名,抽点。”

    “谁没来,再被点到名,就是怪自己运气不好了。”

    两百多人的大课,不可能一一点名,也就是象征性的点一些人。

    他拿着学生列表喊了起来——

    “王林燕!”

    “到!”

    “余钢!”

    “这里!”

    “柯杰平!”

    “到……”

    在点了几个名后,他忽然想到是否能用《正确感知》试试?

    一试,果然可以!

    《正确感知》能够帮助确认答‘到’的学生是不是本人。

    “吴晓东!”

    “到!”

    前排传来一个答到的声音,《正确感知》却给出了否定的反馈。

    张明浩停了下来,他抬头看向前排问了一句,“吴晓东来了吗?”

    “到!”

    开口的是第二排的一个男生,小眼睛、胖胖的看着很敦厚。

    张明浩都看笑了,他走下讲台看着对方问道,“你叫吴晓东?”

    其他学生也都看过去,“那不是周杰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