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初入瓷都 (第3/3页)
这个北方人感到新奇。街道两旁的行道树是高大的香樟和梧桐,枝叶繁茂,与北京常见的杨树、槐树风格迥异。建筑风格也更具南方特色,白墙黛瓦的仿古建筑不时映入眼帘,现代楼宇的立面也常采用陶瓷元素作为装饰。
更引人注目的是,沿途经过的一些地方,甚至能看到堆砌如山的陶瓷碎片,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那是千年窑火留下的最直接的印记。空气中那股泥土和窑火的气息也愈发浓郁。
“那就是‘渣饼山’,”吴助理见陈墨白看得出神,笑着介绍,“是历代窑工倾倒废瓷和窑渣堆积而成的,可以说是我们景德镇最独特的‘地貌’了,里面说不定都藏着宝贝呢!”
陈墨白心中一动,想起了师父笔记中提到的“碎瓷堆”。难道就是类似的地方?
车子最终停在了位于市中心的一家环境清幽的酒店。酒店的设计也融入了大量陶瓷文化元素,大厅里甚至陈列着几件当代陶瓷艺术大师的作品。
安顿好行李,吴助理告知了研讨会报到的地点和时间,并热情地表示,如果二位有兴趣,明天会议开始前,他可以先带他们去附近的古窑民俗博览区初步感受一下。
送走吴助理,陈墨白和林清瑶站在房间的窗前,眺望着这座陌生的城市。夕阳的余晖给城市的轮廓镀上了一层金边,远处似乎还能看到几根象征性的仿古烟囱。
“感觉怎么样?”林清瑶问。
“很不一样……”陈墨白深吸一口气,感受着空气中独特的韵律,“就像……每一寸土地里,都揉进了瓷土和火焰的味道。这里的历史,是烧出来的。”
他的“触灵”本能让他对环境的感知远比常人敏锐。他能够感觉到,这座城市的地下,蕴含着无数破碎的瓷片、熄灭的窑火、以及历代工匠的汗水与智慧所沉淀下来的庞大而复杂的“信息场”。这感觉,与北京琉璃厂那种纯粹商业和江湖气息的历史感截然不同。
这里,是源头的味道,是创造之地。
新的舞台已经铺就,充满泥土气息的帷幕,正缓缓拉开。
陈墨白知道,他们的景德镇之旅,正式开始了。而等待他们的,绝不仅仅是一场学术研讨会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