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9章 蛛丝马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89章 蛛丝马迹 (第3/3页)

瓶子很可能出自光绪末年景德镇一个名叫‘范记窑’的民间窑口。这个范记窑规模不大,但据说当时以承接一些特殊定制订单闻名,后来很快就没落了,史料记载很少。”

    她顿了顿,声音更加激动:“更重要的是,我在一份海外研究清末洪门(天地会)分支的学术论文附录里,发现了一个名为‘承安堂’的慈善机构记录,其活动时间与光绪末年吻合,主要据点之一就在景德镇!论文作者推测,‘承安堂’可能是洪门某个派系用于联络和筹集资金的外围组织!而‘承安’二字,与司徒先生提到的‘承安会’仅一字之差!”

    景德镇!范记窑!承安堂(会)!

    陈墨白感知到的碎片信息,与林清瑶查到的史料线索,完美地交汇在了一起!

    一切迹象都表明,这件青花玉壶春瓶,极有可能就是光绪末年,景德镇某个与秘密会社“承安会”(或“承安堂”)有关的窑口(范记窑)烧制的特殊信物或凭证!它可能用于成员之间的身份识别、信息传递,或者记录了什么重要的秘密。司徒先生的祖上,很可能就是该会成员,在某种危急关头(避祸),携此瓶远走南洋!

    而瓶身上那缕与“山鬼”同源的诡异气息,则暗示着,“承安会”与“鬼工门”之间,或许在历史上存在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关联!这无疑为追查“鬼工门”和“先生”提供了全新的、极具价值的历史维度!

    “我们必须去一趟景德镇!”陈墨白站起身,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坐在家里查阅资料终究隔了一层,只有亲临其地,探查古窑遗址,走访可能知情的后人,才有可能揭开这跨越百年的谜团。

    林清瑶毫不犹豫地点头:“我同意!我马上向院里申请一个关于‘清末民初景德镇外销瓷与民间组织关系’的田野调查课题,这样我们就有正当理由过去,也能获得当地学术机构的支持。”

    金三钱听着两人的决定,咂咂嘴:“南方啊……人生地不熟的,水可比琉璃厂深多了。不过,雏鹰总得离巢才能飞得高。去吧,家里这摊子,我先帮你们盯着点。记住,到了那边,多看多听少说话,遇事别逞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