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故纸钩沉 (第2/3页)
,多以‘山魈’自谓,佩‘鬼工符’为信。符制如泉,魈首居中方孔,取‘通幽仿古,财源鬼道’之意……其技近乎道,然多行于暗昧,为士林所不齿……”
林清瑶的心脏猛地一跳,手指微微颤抖着,一字一句地艰难解读着这段文言:
“世界上有一群巧匠,擅长仿造古物,真假难辨,被称为‘鬼工’。这些人聚散无常,行踪飘忽,多以‘山魈’(传说中的山鬼)自称,佩戴‘鬼工符’作为信物。信物的形状像钱币,鬼头位于中间的方孔里,取意‘沟通幽冥以仿古,财源来自鬼魅之道’……他们的技艺几乎通神,但多在暗处活动,被正统文人所不齿……”
“山魈……鬼工……鬼工符!”陈墨白倒吸一口凉气,指着屏幕上的图案,“就是这个!‘山鬼’标记!它竟然是一个明代秘密工匠组织的信物!这个组织……专门以高仿古物为业!”
这个发现如同拼图上最关键的一块,瞬间将许多碎片信息串联了起来!
为什么“山鬼”标记的造假技艺如此高超,甚至能传承数百年?
为什么这个标记会出现在不同时代、不同类别的仿古器物上?
为什么对方如此重视这个标记,甚至将其作为“认证”暗号?
一切都因为,它背后代表的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技术传承的秘密工匠组织!“翰墨雅集”、远山集团很可能只是这个古老组织在当代的“白手套”或合作者!甚至可能,这个组织的核心成员,就渗透在这些机构之中!
“怪不得……怪不得连故宫的旧藏都能被掉包……”林清瑶的声音带着一丝震撼和后怕,“如果这个组织真的从明代就存在,那么他们的技艺、他们的经验、他们渗透行业的能力……简直深不可测!”
金三钱不知何时也睁开了眼,凑到电脑前,眯着眼看着那模糊的版画和文字,半晌,才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沙哑道:“‘鬼工门’……原来这帮家伙,还真不是民间瞎传的……”
“金爷,您听说过?”陈墨白急忙问。
“听老辈人提起过几嘴,都当是骗小孩的江湖传说。”金三钱神色凝重,“说是有一伙人,手艺通神,专做‘鬼货’(指高仿品),神出鬼没。但他们极其讲究规矩,做的每件‘鬼货’都会留一个暗记,一是炫耀,二是警告同行,三是……据说也是为了某种古老的祭祀或信仰。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古老的祭祀或信仰?陈墨白想起那标记阴森的气息和“通幽仿古,财源鬼道”的字眼,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这个组织,恐怕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神秘和复杂。
“如果‘翰墨雅集’和这个‘鬼工门’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