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6章 言语机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6章 言语机锋 (第2/3页)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似乎是在判断他话语的真伪。陈墨白甚至能想象出对方那金丝眼镜后微微眯起的眼睛。

    “理解。”李经理终于再次开口,听不出喜怒,“那关于器物的来源,除了老宅动迁翻出,家族内部可有什么口耳相传的记录?比如,大约是什么年代、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这与判断器物的流传经历至关重要。”

    第三个问题,更加深入细节!如果编造的故事不够圆满,很容易在这里露出马脚。

    陈墨白心跳微微加速,但语气依旧沉稳,甚至带上了一点回忆和不确定:“这个……我倒是听老人家模糊提起过一嘴,说是祖上大概在民国初年,从津门码头一带的某个当铺里流出来的。当时好像是当做‘生坑’器收的,但因为造型古怪,又有那标记,一直没敢轻易示人,就这么压了箱底。具体是哪家当铺,年代久远,实在记不清了。”

    这个说辞是他们精心设计的。民国初年,津门码头,当铺,生坑器……这些元素组合起来,既模糊又合理,符合那个年代文物流动的常见渠道,而且时间久远,死无对证。“记不清”则再次完美规避了细节漏洞。

    “民国初年……码头当铺……”李经理在电话那头低声重复了一遍,似乎在咀嚼这几个词的分量。陈墨白几乎能感觉到对方大脑在飞速运转,核对信息。

    “好,多谢白先生坦诚相告。”李经理的语气似乎缓和了一丝丝,几乎难以察觉,“最后一个小问题。不知物主对此物的心理价位是多少?我们公司如果考虑征集,也需要做个初步评估。”

    进入价格试探阶段了!这也是心理战的关键一环。要价太高,显得急于出手或不真实;要价太低,又可能让人怀疑东西有问题。

    陈墨白故作沉吟片刻,才谨慎地回答:“老人家对行情不太了解,只说不指望天价,但也不能亏待了祖上传下来的东西。他听说近几年类似的高古青铜器拍卖行情不错,希望……能在这个数左右。”

    他报出了一个略高于市场同类普品、但又远低于精品重器的价格区间。这个价格很微妙,既显示了物主“懂行但不贪心”,又给双方留下了讨价还价的空间,符合正常交易逻辑。

    “这个价位……倒也算合理。”李经理没有立刻反驳,也没有表现出惊喜,只是平淡地应承下来,“这样吧,白先生,您先把标记的高清照片发给我。我们内部需要先研究一下。如果确认标记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我们再约时间,当面详谈,甚至可以考虑邀请物主见面,您看如何?”

    “当然可以!”陈墨白立刻答应,“我回去就整理照片发给您。期待您的回复。”

    挂断电话,陈墨白才发现自己手心竟然微微出汗。刚才那短短几分钟的通话,其凶险程度不亚于一场激烈的鉴宝对决。每一句问答,每一个语气停顿,都可能影响对方的判断。

    “怎么样?”林清瑶快步走过来,关切地问。

    “高手过招,招招凶险。”陈墨白长出一口气,把通话内容复述了一遍,“他要标记的高清图,查物主底细,问来源,探价格……步步紧逼,但又滴水不漏。”

    “我们的应对没问题吧?”林清瑶有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