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玄学科学 (第2/3页)
的、非铜锡铅的金属信号,很淡,像是某种微量元素,暂时无法确定是什么……”
他将感知到的信息,尽量用所能理解的科学术语描述出来,虽然有些磕绊,但指出的细节却让在场几位老专家渐渐露出了惊容!
那内部气孔、锈层结构、甚至那微弱的异常金属信号,都是需要借助高端仪器进行深度分析才能获取的信息!他是怎么“看”出来的?!
孙教授立刻让人将那青铜戈残件放入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检测。几分钟后,数据结果出来,与陈墨白所述竟然高度吻合!尤其是那极其微弱的异常金属信号,经检测是一种极其稀有的锑元素残留,很可能是当时矿料不纯所致,这一点甚至连仪器都差点忽略!
实验室里一片寂静,再看向陈墨白的目光,已然充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
林清瑶适时开口,语气平静:“陈顾问在微观感知方面有些特殊的天赋,这也是课题组特聘他的原因。希望大家以后精诚合作,取长补短。”
经此一事,陈墨白算是初步在课题组站稳了脚跟。那些年轻的博士、硕士再看他时,眼神里多了几分敬畏和好奇,纷纷称呼他为“陈老师”。
陈墨白则抓住了这难得的机会,疯狂学习。他虚心向每一位专家请教,从最基础的考古学地层学、类型学,到材料科学的金相学、成分分析原理,再到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他发现,这些系统性的科学知识,非但没有否定他的“触灵”能力,反而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以前他感知一件器物,更多的是凭借一种模糊的、整体的“感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现在,他学会了将那种整体的“感觉”拆解开来,哪些信息对应的是材质成分,哪些对应的是铸造工艺,哪些对应的是微观结构变化,哪些又是岁月和环境留下的独特印记……
他甚至开始尝试用材料的晶格结构、元素的化学性质、能量的波动特性等科学概念,来理解和解释自已感知到的那些玄乎的“气息”和“情绪”。
例如,他感知到某件青铜器“火气未退”,以前只能笼统描述,现在他会思考这是否与金属内部残余应力未被完全释放、或者某些活性较强的合金成分未被完全氧化有关? 感知到玉器“灵气充沛”,他会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