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3节失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53节失火 (第2/3页)

   虽说大政三年不改其父之志,皇上登基也多年了。规矩改改,也是陛下对兄弟的仁爱。

    宫里失水,皇帝正担心是上苍警示他。

    他也在想自己是哪里失德了。

    如今太后说让仲钧出宫,既不用冲撞仲钧,也体现皇帝对兄弟的仁爱,乃是积德之举。

    母后所言甚是。皇帝笑着道,每朝都有每朝的规矩。像亲王,不惯于住在宫里,非得住三个月,他们也受拘束。以后亲王大婚,愿意住三个月就三个月,一个月就一个人。宫里走水,怕是得罪了天神,别牵连仲钧。朕明日叫钦天监择了日子,安排仲钧和小七出宫。

    太后笑了笑。

    她的目的达到了。

    那降萼宫临水,平素不宜起火,是太后赏荷花专用的。

    好些年没有翻修了。

    今年盛夏大雨,降萼宫就多处漏雨。

    内侍禀给太后。

    太后想着天下大治,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不宜铺装,就驳回了翻修降萼宫的话。

    直到朱仲钧出了这种事,太后心疼儿子,才借了降萼宫做文章。

    很快,钦天监就择好了日子。

    顾瑾之和朱仲钧十月十六出宫,住在庐阳王府别馆。

    出了宫之后,照规矩,亲王应该半个月之内离开京城。

    什么时候离京,皇帝不会再催促,需得亲王自己识趣。

    住久了,朝臣会催的。

    一般半个月内,皇帝和朝臣都是宽容的。

    太后却下了懿旨,留朱仲钧和顾瑾之到过年。

    照规矩,朱仲钧和顾瑾之应该在宫里住到腊月初十。

    再拖半个月,也该到了过年。

    这点,皇帝也无异议。

    皇帝将顾瑾之和朱仲钧出宫的缘故,告示天下:禁宫走水,怕冲撞了庐阳王的大喜,故而圣主仁爱,特许庐阳王和王妃搬出禁宫,暂住别馆,每隔十天进宫给太后问安。

    ####

    到了十月十六那日,天突然冷下来,刮起了寒风。

    朱仲钧和顾瑾之早早起来,盥栉一番,用了早膳。

    到了辰初一刻,夫妻俩去给太后辞行。

    太后叮嘱他们几句,就叫了成姑姑和常顺,亲自送顾瑾之和朱仲钧。

    顾瑾之和朱仲钧出了乾清门。又去了东宫,给太子作辞。

    辞别太子之后,一路过了金水桥。跨过金水桥,就到了午门。

    午门是宫城的大门。

    庐阳王的象辂和仪仗都听在午门。

    朱仲钧先上了象辂,成姑姑搀扶着顾瑾之也上了。

    而后,就升了象辂。

    仪仗开道,象辂在仪仗之后,缓缓过了端门。

    端门是承天门和午门之间的缓冲门。

    过了端门,才是承天门。

    承天门是皇城的大门。

    过了承天门。就彻底出了宫。

    朱仲钧留意车外的动静。

    出了承天门,朱仲钧就大大松了口气。

    这一关终于过了。朱仲钧笑着对顾瑾之道,宫里真不自由。

    在宫里,就像是住在别人家里。吃别人的,用别人的,就必须接受别人的监视。

    朱仲钧一开始就明白这个道理。却没什么反感,直到他和顾瑾之的床笫之事被太后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