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次失败的逃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一次失败的逃课 (第3/3页)

察着谢贵嫔的反应。

    她听到“皇后娘娘常念叨”时,眼底闪过一丝极快的暖意,像雪地里落了点火星,可很快就被咳嗽的余意压了下去。

    我忽然想起葳蕤姑姑跟我说过的话——四哥出生那年,谢贵嫔就缠绵病榻,连抱一抱他都做不到。父皇心疼幼子,又怕病气过给孩子,便下旨将四哥交给中宫皇后抚养。

    从那以后,这对母子见面的日子,一年到头,顶多说上十句话。

    谢贵嫔的眼圈微微发红,像是有话想说,嘴唇动了动,可刚要出声,喉间又涌上一阵轻咳。

    她赶紧用帕子捂住嘴,肩膀又开始轻轻发抖。霖川公主连忙替她顺气,一边拍着她的背,一边转头瞪着五哥,眼神里满是责备,声音却带着点委屈:“云檀,你看看母妃这身子!怎么还敢逃学闯祸让她操心?上次母妃听闻你被罚禁足,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咳得比往常更凶了,连太医开的药都不管用,硬生生熬到后半夜才合眼。”

    “姐,我……”

    五哥被数落得无地自容,头埋得更低了,手指紧张地绞着斗篷的衣角,声音细若蚊蚋,连辩解的话都说不完整。他沉默了片刻,忽然膝盖一软,“咚”地一声跪在了雪地里。

    积雪被他跪出两个浅浅的坑,雪粒溅到他的裤腿上,瞬间就化了,浸湿了布料,看得我心里揪得慌。

    “儿臣知错,”五哥的声音夹带着哭腔,眼泪落在雪地里,砸出一个个小小的湿痕,“儿臣不该逃学,不该撒谎骗太傅,更不该让母妃为儿臣劳心,儿臣……错了。”

    谢贵嫔看着雪中跪着的五哥,又看了看身旁垂着眼、一言不发的四哥,喉间滚动着,似乎有很多话想说。她伸出手,像是想扶五哥起来,可手指刚抬到半空,又轻轻落了回去,只是轻轻叹了口气,那口气里,满是疲惫和无奈。

    最终,她只是抬起手,指了指五哥面前的雪地,声音轻得像雪落,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云檀,你可知错?”

    “儿……儿臣知错。”

    五哥的声音抖得更厉害了,地上的积雪已经渗进裤腿,冻得他腿肚子发颤,可他却死死跪着,没敢动一下。

    “既知错,便在这儿跪着背书吧。”谢贵嫔的声音依旧很轻,却让周围的空气都仿佛冷了几分,“把《论语·学而篇》背到一字不差再起来,背错一个字,便多跪一刻钟,直到背会为止。”

    她说完,又开始咳嗽,这次咳得比刚才更厉害,身子弯得像弓,一只手紧紧抓着廊柱,指节泛白,另一只手捂着胸口,似乎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霖川公主急得眼圈发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一边用力替谢贵嫔顺气,一边转头对五哥喊道:“云檀,你还不快背?非要让母妃在这儿冻着、咳着吗?你要是还有点孝心,就赶紧背熟了,让母妃安心去暖阁休息!”

    喊完五哥,公主又转向四哥,语气软了下来,带着点恳求:“怀璟,云檀最听你话了,你赶紧劝劝云檀吧。母妃真的不能再着凉了,再这么耗下去,她的身子会垮的。上次太医就说,母妃的肺疾不能再受刺激,你也不想看着她病得更重,对不对?”

    四哥站在原地,看着雪地里瑟瑟发抖的五哥,又看了看咳得几乎直不起腰的谢贵嫔,喉结轻轻滚了滚。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斗篷的系带,眼底闪过一丝挣扎——他向来护着我们,可面对生母的病弱,却也没了往日的跳脱。

    最终,他还是对着五哥沉声道:“云檀,快背书。别让贵嫔娘娘再为你伤了身子,不值得。”

    言毕,他从袖中摸出自己的暖手炉。

    那是皇后娘娘前几日让葳蕤姑姑给他送来的,铜制的炉身,上面刻着细密的云纹,里面装着上好的银丝炭,一直暖着。

    他快步走到霖川公主面前,双手递过去,声音比刚才柔和了些:“阿姐,给贵嫔娘娘暖暖手,她的手肯定冻僵了。”

    霖川公主接过暖手炉,连忙塞进谢贵嫔冰凉的手里,又小心翼翼地扶着她的胳膊,往不远处的暖阁走。

    暖阁就在廊下不远处,门口挂着厚厚的棉帘,里面隐约能看见炭盆的火光。“母妃,咱们去那边坐着等,让采荷在这儿盯着云檀就是,不用您自己在这儿受冻了。”

    路过四哥身边时,公主脚步顿了顿,侧过头,看着四哥,轻声道:“怀璟,母妃常跟我说,你在皇后娘娘身边教养得极好,懂规矩,又懂事,合该让云檀多学学你才是,别总这么顽劣。她还说,上次你给她送的那盒润肺的梨膏,她一直没舍得吃,每天只吃一勺。”

    四哥略略低头,目光落在地上的积雪上,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

    他没说话,只是望着她们母女走进暖阁的背影,指尖轻轻动了动。

    那盒梨膏,是他上个月听说贵嫔娘娘咳得厉害,特意让御膳房做的,还嘱咐宫人别说是他送的,没想到母妃竟知道了。

    雪地里,五哥深吸了一口气,抹了把脸上的眼泪和雪水,开始小声背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他的声音抖着,带着哭腔,却格外认真,每一个字都咬得很准,生怕背错一个,要多跪一刻钟。

    我走到四哥身边,看着他望着暖阁的背影,忍不住小声问:“四哥,贵嫔娘娘会不会生我们的气啊?”

    四哥摇了摇头,声音轻得像风:“她不是生气,是怕我们将来在宫里栽跟头。你看云檀,他耳根子软,这次逃学要是不罚他,下次说不定还会犯。母妃是为他好。”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小时候我偷偷去看她,她也是这样,明明自己病得厉害,还非要叮嘱我别调皮,别让皇后娘娘操心。”

    暖阁的窗纸上,映出霖川公主替谢贵嫔顺气的身影,轻轻晃动着。

    偶尔有低低的咳嗽声从暖阁里飘出来,混着风雪声,落在每个人的心上。

    采荷站在暖阁门口,时不时朝五哥的方向望一眼,手里还攥着块厚厚的棉垫,似乎想给五哥垫上,却又不敢擅自做主,只能悄悄叹了口气。

    雪还在下,落在五哥的发间,转眼就积了薄薄一层,像撒了点白糖。

    他的声音渐渐稳了些,背诵的节奏也越来越顺,只是膝盖陷在雪地里,每动一下,都能看见雪水顺着裤腿往下滴。

    四哥站了一会儿,忽然从袖袋里摸出一块糖糕——是葳蕤姑姑今早塞给他的,用油纸包着,还带着点温度,是五哥最爱吃的枣泥馅。

    四哥走到五哥身边,弯腰把糖糕递过去,声音压得很低:“先吃点垫垫,别空腹背书,你身子禁不住寒的,一会儿该晕了。背完了我带你去御膳房,让刘师傅给你做热汤面,多加你爱吃的笋干和香菇。”

    五哥抬起头,眼里还含着泪,却还是接过糖糕,小声说了句:“谢谢四哥。”

    他咬了一口糖糕,枣泥的甜意混着暖意,似乎让他暖和了些,背诵的声音也亮了几分。

    四哥拍了拍他的肩膀,没再多说,又走回廊下,继续望着暖阁的方向。

    我忽然注意到,他的斗篷肩头落了层雪,却浑然不觉,只是攥着暖手炉的手紧了紧——刚才给了贵嫔娘娘暖手炉,他自己的手早就凉了,却没说一句。

    过了许久,五哥终于背完了《论语·学而篇》,一个字都没错。

    就在这时,暖阁的棉帘被掀开,霖川公主扶着谢贵嫔走了出来。

    谢贵嫔的脸色好了些,不再像刚才那样苍白,她看着五哥,眼神里的严厉淡了些,多了几分心疼:“歇去吧。冻了这么久,别再冻出病来。”

    贵嫔说完就回暖阁了。

    衬的五哥就有点儿惨,他睫毛上凝的细雪化成水珠,顺着脸颊往下淌,刚被侍女采荷扶起来时,膝盖早没了知觉,腿一软就踉跄着要栽倒。

    四哥眼疾手快,上前一步揽住他的腰,稳稳托住人,语气里满是藏不住的心疼:“云檀,你真是……倔,怎么不早说腿麻了?逞什么强。”

    话虽这么说,他还是麻利地解下自己的玄狐披风,裹在五哥身上,连领口的系带都仔细系成蝴蝶结,“走,先去我寝殿换衣裳,我让小厨房提前炖了姜汤,再晚就凉了。”

    穿过覆雪的回廊时,风裹着残雪刮在脸上,却不觉得刺骨——许是四哥走在外侧挡着风,又或许是心里揣着点暖。

    远远望见大本堂的窗棂透出暖黄的光,檐下没化尽的冰棱悬着晶莹的水珠,被风一吹,“叮咚”落在积雪里,倒像是谁在轻轻拨弄琴弦,奏着这冬日里软乎乎的曲儿。

    我踩着四哥和五哥的脚印往前走,雪被踩得咯吱响,混着他们在前头的低声拌嘴——五哥抱怨坤宁宫做的姜汤里姜丝太多,四哥说“嫌辣也得喝,不然明天膝盖该疼了”,忽然觉得这冬日的冷里,藏着点说不出来的暖,像揣在怀里的暖手炉,不烫人,却一直温着。

    四哥的寝殿里早燃了炭盆,刚推开门,暖意就裹着松炭的香气扑面而来。

    小厨房的宫人很快端来姜汤,黑陶碗里飘着切得细细的姜丝,热气腾腾的,刚凑近就闻到辛辣又带着点甜的香气。五哥捧着碗小口抿着,冻得发红的脸颊渐渐染了层浅粉,像被炭火烘热的桃酥,嘴里却还在嘟囔:“母妃也太狠了,雪地里跪了快一个时辰,膝盖都快冻掉了。下次再提逃学,我就……我就跟太傅告密!”

    “你敢?是不是嫌四哥太久没骂你了?!”

    四哥坐在对面的矮凳上,手里转着个铜制暖手炉,炉身上刻着细密的云纹,是去年父皇赏他的生辰礼。他挑眉看了五哥一眼,语气却软下来:“母妃是为了你好。你想想,三哥每日天不亮就去大本堂,夜里还在书房抄《资治通鉴》,父皇见了都赞他勤勉。咱们若是再不用功,将来遇事,总不能只靠耍小聪明躲过去吧?”

    四哥说的对,宫里的日子,本就不是光靠玩闹就能过的。

    “对了!”五哥忽然放下姜汤碗,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光,凑过去撞了撞四哥的胳膊,“方才我被采荷扶着回寝殿换衣裳,路过你窗下时,看见柳昭雪妹妹在给你送东西,好像是个绣着云纹的箭囊?粉粉嫩嫩的,一看就是姑娘家绣的!”

    柳昭雪是柳太傅的嫡女,因着她父亲的关系,柳昭雪是时常进宫来的。

    四哥的耳尖“腾”地就红了,像被炭火烤过的樱桃,他慌忙伸手去捂五哥的嘴,声音都变了调:“胡说什么!那是柳太傅让她送来的兵法书,哪来的箭囊?”

    可他嘴角的笑意却藏不住,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那袖口上还沾着点浅粉的丝线,是上次他去柳太傅府里学箭,柳昭雪帮他整理箭囊时,不小心勾破的线头。

    我坐在一旁偷偷笑,想起去年春日的光景。

    那时候御花园的柳堤刚抽新芽,柳太傅带着柳昭雪来宫里赴宴,她穿着条浅绿的马面裙,梳着双丫髻,发间插着支柳木簪,站在柳树下捡掉落的花瓣,像株刚冒头的春草,嫩得让人不忍碰。

    四哥那天刚好在柳堤练箭,箭没射中靶心,倒把柳昭雪手里的玉簪惊得掉在草地上。

    四哥慌慌张张去捡,指尖碰着她的手,两人都红了脸。柳昭雪接过玉簪时,小声说:“殿下箭术好,就是箭囊旧了,如果殿下不嫌弃的话,我……我给你绣个新的吧,绣上云纹,听说云能护着箭射得更准。”

    从那以后,四哥练箭时总往柳堤那边望,柳昭雪也常趁送书的功夫,悄悄给四哥带块桂花糕,或是递上张写着箭术口诀的纸条。

    原来少年人的心意,竟是这样藏在细微处的。

    那是绣着云纹的箭囊,是悄悄递来的桂花糕,是提起名字时泛红的耳尖,是想说又不敢说的那句“我想着你”。

    正想着,内侍忽然进来禀报,说皇后娘娘让人送了点心来。

    托盘上摆着三碟梅花酥,花瓣形状的酥饼上撒着层细细的白糖,像落了层轻雪,刚掀开盖子,甜香混着芝麻的味道就飘满了屋子。五哥抓过一块塞进嘴里,酥皮簌簌掉在衣襟上,含糊不清地说:“皇后娘娘最疼咱们了!上次我念叨想吃梅花酥,她第二天就让御膳房做了送来。”

    四哥拿起一块递给我,指尖碰到我的手,带着暖炉的温度。

    他又拿起一块,却没吃,放在碟子里转了转,眼神软下来。

    柳昭雪最喜吃梅花酥,上次她来送书,四哥还偷偷装了两块塞进她手里,说“皇后娘娘赏的,你尝尝”。

    我咬着梅花酥,甜香在舌尖散开,看着炭盆里的火星明明灭灭,听着窗外的风雪声渐渐小了。

    忽然觉得,宫里的日子也不全是规矩和责罚,更多的是这样暖乎乎的瞬间:是雪地里四哥揽住五哥的手,是暖炉边冒着热气的姜汤,是带着甜香的梅花酥,是少年人藏不住的欢喜与牵挂。

    暮色漫进窗棂时,五哥靠着榻沿睡着了,头歪在四哥肩上,嘴角还沾着点酥饼的碎屑,手里攥着块没吃完的梅花酥,像是怕被人抢了去。四哥轻手轻脚地给他盖上毯子,动作慢得像怕碰醒了梦里的糖。

    他转身看见我望着炭盆出神,便走过来坐在我身边,笑着问:“在想什么?是不是也觉得姜汤太辣了?”

    “不是,”我抬头看他,炭火的光在他眼里跳跃,像落了星星,“我在想,下次咱们要是再想逃学,得选个没雪的日子,还要……还要约上昭雪妹妹一起,她上次说想看后山的野梅,咱们可以带她去。”

    四哥的耳尖又红了,却没反驳,只是朗声笑起来,笑声震得炭盆里的火星都跳了跳。

    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停了,月光透过窗纸洒进来,在地上铺了层银霜,把这片刻的安宁,轻轻裹进了冬夜的暖炉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