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零一章:放松下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零一章:放松下来 (第2/3页)

让出军营,一个小兵从入军营开始,年年拿军饷,攒起来却没法子往家里送。

    有时可以请镖局专人给送一趟,那也要军营里有几个同乡,大家凑钱才能请得起镖师专门跑一趟。

    再有就是换防时,路过家乡能送回去一趟。其他时候,在军营的小兵,和老家的亲人,互相盼着,家书抵万金就是这么来的。

    军饷的弊端,需要国家有强大的物流网络支持,这不是民间镖局能做到的事情。

    方明远在奏折里详细说了邮政的好处,还有曾经他了解到,国家邮局的强大。

    接着又说起家将制度,这个可以废除,因为家将说白了也是将领。从谁家出来的不重要,他们都在为保护国家领土,为保障百姓安全作出贡献,不该因为他们是家将,升迁调任就有了偏见。

    特别是换防时,本可以有更大余地,让将官去熟悉一下更多的战场,多了解国家边防的不同战地情况,却因为是家将,只能压着不动。

    这里就有方明远为宁站等人鸣不平的意思,宁氏孤儿和花儿女将都是家将出身,但他们为国做出的贡献,从不比任何一位将领来的少。

    宁站多少年没升官了,换防也没他们的事儿,这就是家将给他们带来的桎梏,这样很不公平。

    最后是招兵制度,不管是不是和平时期,训练军队永远不能停歇,有强大的国防,国家才能稳定繁荣。

    方明远建议,十五岁当兵年纪太小,应十八到二十岁为参军条件,训练需要两年,完成训练后,若是国家没有战事,应转入府兵编制。

    当兵满五年,若无战事便可解甲归田,把还在壮年的劳动力归还民间,这样才能保证,军队永远有新鲜血液,百姓不用担心,参军一别便是生死两茫茫。

    最后说府兵的问题,当兵拿军饷,等着打仗就算完了?和平时期要和平对待,军人来自百姓,是在百姓的子弟兵。

    你是子弟兵了,能看着父老乡亲受苦受难吗?北地的府兵,曾帮助农户抢收粮食,曾在大雪时,帮助百姓扫雪扫屋顶,还曾在涨水时,帮百姓搬家。

    不但得到了百姓的爱戴,也让百姓知道,朝廷没有忘了他们,朝廷时刻在守护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