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集:初入府邸察言观色 (第2/3页)
上扫了一圈,看到她身上的月白色素裙,嘴角勾了勾,语气带着几分讥讽,“妹妹今日这身衣裳倒是素净,怎么?是觉得昨日太过张扬,想换个风格?”
潘金莲知道孟玉楼是故意找茬,却不接话,只是低着头,轻声说:“三姐姐说笑了,妹妹只是觉得这身衣裳舒服。”
潘巧云抱着孩子走到主位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把孩子放在腿上,摸了摸他的头,声音带着得意:“还是我家钧儿乖,昨日宴席上那么吵,他都没哭。不像有些人,一点小事就闹得鸡飞狗跳,让老爷不痛快。”
这话明着是说孩子乖,实则是在指责潘金莲昨日不懂事。潘金莲依旧不辩解,只是默默站在角落,像是没听见一样。她知道,现在多说一句,就会被她们抓住把柄,与其争辩,不如沉默——沉默才是最好的盾牌。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丫鬟的通报:“夫人到——”
众人连忙起身,低着头,恭敬地站在两侧。吴月娘穿着一身石青色的褙子,头上戴着一支赤金镶珍珠的抹额,手里捻着一串佛珠,缓步走了进来。她的脸色看起来还算平和,只是眼底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许是昨日处理府里的事累着了。
“都坐吧。”吴月娘走到主位上坐下,接过丫鬟递来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口,目光在众人身上扫了一圈,最后落在潘金莲身上,“七妹妹昨日受了委屈,今日看着倒还好。府里人多嘴杂,有些事别往心里去,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好。”
潘金莲连忙站起身,微微屈膝:“谢夫人关心,妹妹知道了。”她抬起头,飞快地看了吴月娘一眼,见她眼神平静,没有责备的意思,心里稍微松了口气——吴月娘作为正室,最在意的是府里的规矩和自己的权威,只要她不惹事,不挑战吴月娘的地位,这位正室夫人应该不会主动针对她。
没过多久,李瓶儿也来了。她穿着一身鹅黄色的罗裙,头上插着一支赤金镶红宝石的凤钗,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显然还沉浸在昨日的胜利里。她走进来,先给吴月娘行了礼,然后才对着其他人点了点头,目光落在潘金莲身上时,带着几分挑衅,却没说什么——许是怕吴月娘说她不懂规矩。
晨昏定省的流程很简单,无非是吴月娘问几句府里的事,比如针线房的衣裳做了多少,厨房的采买是否妥当,然后各房姨娘汇报一下自己房里的情况,没什么大事,很快就结束了。
散场时,潘金莲故意走在最后。她看着前面的姨娘们三三两两地离开,孟玉楼和潘巧云走在一起,低声说着什么,时不时发出笑声;李瓶儿走在李娇儿旁边,手里拿着一个香囊,似乎在跟李娇儿炫耀;孙雪娥一个人走在最前面,脚步匆匆,像是在赶什么事。
她放慢脚步,故意落在后面,等其他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才慢慢往外走。刚走到廊下,就听到两个丫鬟在角落里窃窃私语——一个是吴月娘房里的大丫鬟素兰,一个是李瓶儿房里的丫鬟小红。
“……昨日老爷赏了六姨娘一匹云锦,说是要给六姨娘做新衣裳呢。”小红的声音带着羡慕,“我听我们房里的婆子说,那云锦是从杭州特意运来的,一匹就值几十两银子。”
素兰轻哼了一声:“不过是匹云锦罢了,夫人房里还有好几匹呢。倒是你们六姨娘,昨日在听雨轩那么一闹,把七姨娘拿捏得死死的,也不怕老爷烦。”
“烦什么呀?老爷最疼我们姨娘了。”小红不服气,“昨日老爷还说,要给我们姨娘做十件新衣裳呢。再说了,谁让七姨娘不识趣,刚入府就想跟我们姨娘争宠,活该!”
素兰没再说话,只是冷笑了一声,转身走了。小红也跟着走了,嘴里还哼着小曲。
潘金莲站在廊柱后面,把她们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她心里冷笑——李瓶儿倒是会邀宠,不过是件衣裳,竟闹得全府皆知。但她也记下了一个信息:素兰是吴月娘的心腹,对李瓶儿不满;小红是李瓶儿的人,仗着主子得宠,有些得意忘形。这些丫鬟虽然地位不高,却是主子的耳目,从她们嘴里,往往能听到最真实的消息。
从那以后,潘金莲变得更加谨慎。每日的晨昏定省,她总是最早到,最晚走,站在最角落的位置,不说话,不惹眼,却把所有人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她观察吴月娘的衣着首饰——若是吴月娘戴了新的簪子,或是穿了新的衣裳,说明她心情不错,或是有什么重要的事;若是她脸色阴沉,手里的佛珠捻得飞快,说明她心里不痛快,这时候谁都别往上凑。
她观察李瓶儿的神色——若是李瓶儿眉眼间带着春色,说话时带着得意,说明她前一晚得了西门庆的宠爱;若是她脸色不好,对丫鬟发脾气,说明她可能失了宠,或是跟西门庆闹了别扭。
她观察孟玉楼的动作——孟玉楼总爱把玩首饰,若是她频繁地摸自己的玉佩或簪子,说明她心里在算计着什么;若是她跟潘巧云走得近,说明她们可能有共同的“敌人”,比如李瓶儿。
她甚至观察孙雪娥的饮食习惯——孙雪娥爱喝酒,若是她在宴席上喝得多,说明她心里不痛快;若是她很少喝酒,说明她可能有什么心事,或是想保持清醒,观察其他人。
除了观察姨娘们,潘金莲还把目光投向了府里的仆役。大管家周忠是西门庆的心腹,掌管着府里的财政和人事,他对吴月娘恭敬,却不盲从,对西门庆则是绝对的服从;针线房的张嬷嬷是吴月娘的远房亲戚,做衣裳时总是先紧着吴月娘和李娇儿,对李瓶儿则有些敷衍,显然是看吴月娘的脸色行事;大厨房的王师傅是李瓶儿的人,每次给李瓶儿房里送菜,总是挑最新鲜的,给其他姨娘的则差一些,这些细节,潘金莲都一一记在心里。
她还开始留意自己房里的丫鬟和婆子。春梅性子老实,手脚麻利,对她忠心耿耿,是可以信任的人;负责打扫的刘婆子嘴碎,却消息灵通,府里有什么风吹草动,她总能第一时间知道;门口的小厮小四年轻,爱贪小便宜,却也知道不少前院的事。
潘金莲开始有意无意地拉拢这些人。她会把自己不常穿的旧衣裳赏给刘婆子,让她拿去给家里的孙女穿;会把西门庆赏的点心分一些给小四,让他帮忙留意前院的动静;春梅伺候得好,她会特意给她买一支新的银簪子,作为奖励。
这些小恩小惠,看似不起眼,却很管用。刘婆子得了好处,每次听到府里的闲话,都会悄悄告诉潘金莲;小四得了点心,前院有什么事,比如西门庆要去哪个姨娘房里,或是有客人来,都会提前跟她说一声;春梅更是对她死心塌地,事事都为她着想。
有一次,刘婆子悄悄跟她说:“七姨娘,我听针线房的张嬷嬷说,六姨娘让她们做一件石榴红的罗裙,说是要在十五那天穿,还特意让她们用金线绣牡丹,说是要跟夫人的那件比一比呢。”
潘金莲心里一动——十五那天是西门庆的生辰,李瓶儿想在那天穿新衣裳,抢吴月娘的风头,这可不是小事。她连忙叮嘱刘婆子:“这事你别跟别人说,我知道了。”刘婆子点点头,连忙应了。
还有一次,小四跟她说:“七姨娘,前院的周管家说,老爷明日要去六姨娘房里用晚膳,还让厨房准备六姨娘爱吃的醉蟹和糖醋鲤鱼。”
潘金莲听了,心里有了数。她知道李瓶儿爱吃醉蟹,却不知道西门庆也记得,看来李瓶儿在西门庆心里的地位确实不低。但她也没慌,只是跟小四说:“知道了,谢谢你。”
除了收集信息,潘金莲还开始学习府里其他人的手段。她看吴月娘怎么管理仆役——有一次,一个丫鬟打碎了吴月娘的玉盏,吴月娘没有当场发火,只是让丫鬟赔偿,然后扣了她一个月的月钱,既惩罚了丫鬟,又没失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