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13集:婉莹怜救英雄归 (第1/3页)
“什么?!”
赵婉莹的惊呼声刚落,轿内那缕她亲手挑拣的玉兰熏香便骤然失了温润——往日里这香气能让她在午后读诗时静下心来,此刻却像掺了砂砾,顺着呼吸钻进喉咙,硌得她心口发紧。指尖的绣帕无声滑落,软缎材质的帕子在空中飘了半寸,才轻飘飘落在轿板的锦垫上,帕角绣着的并蒂莲沾了点轿内的浮尘,那是她花了三个整日夜绣的,针脚细得要凑着灯才能看清——母亲生前总说“并蒂莲象征顺遂”,她本想着下月父亲生辰时,把这帕子衬在父亲的砚台底下,讨个吉利,可此刻,她连捡起来的心思都没有。
武都头?那个昨日在府门前勒马驻足的男子?
她眼前猛地闪过昨日的画面:青石板路上还沾着晨露,他穿着一身藏青短打,腰束玄铁带,手里握着柄朴刀,刀鞘上的铜环随着他翻身下马的动作轻轻晃着。父亲上前与他说话时,他微微躬身,却不卑不亢,那双眼睛亮得像淬了星光,看人的时候坦荡得很,没有半分谄媚。当时她隔着马车的纱帘偷偷看,还被小红打趣“小姐的目光黏在武都头身上啦”,她当时还红着脸拧了小红的胳膊,可心里却记下了那道挺拔的身影——像后院里那棵长了三十年的老松,风刮不倒,雨打不弯。
可现在,嬷嬷却说他“当街发狂”“撞石狮”“昏死不行”?
这几个词像冰雹似的砸下来,砸得她脑子嗡嗡作响。她下意识地攥紧轿内的楠木扶手,指节用力到泛白,连扶手雕花的纹路硌得手心发疼都没察觉:“快!快掀开轿帘!我要看看!”
“小姐,使不得啊!”刘嬷嬷连忙上前阻拦,枯瘦的手抓住她的衣袖,“夜里风大,您身子弱,再说那场面……怕是污了您的眼。”
“让开!”赵婉莹的声音里第一次带了几分急厉,她挣开嬷嬷的手,目光灼灼地盯着轿帘,“我要亲眼看看!”
小红见小姐态度坚决,不敢再耽搁,赶紧上前,双手攥着轿帘的银钩,轻轻一拉——“哗啦”一声,轿帘向两侧展开,一股混杂着尘土、血腥与夜宵摊子油烟味的夜风瞬间灌了进来,吹得她鬓边的金步摇“叮叮当当”响,那声音在嘈杂的街头显得格外突兀。
赵婉莹探着半个身子往外看,左手紧紧抓着轿檐,指腹都蹭得发烫。视线越过攒动的人头——有裹着粗布头巾的妇人,有穿着短打的挑夫,还有几个背着书箱的书生,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惊惶,踮着脚往县衙方向凑。灯笼的光在人群中晃来晃去,把影子拉得忽长忽短,像一团团揉皱的墨纸。
终于,她看到了县衙前的那尊石狮子。
那狮子是前任县令请石匠雕的,高三丈有余,青灰色的石面上还留着斧凿的痕迹,平日里看着威严得很,可此刻,狮子的前爪上沾了几片刺目的红——是血。而石狮子旁的青石板上,一个高大的身影仰面躺着,像一截被狂风劈倒的巨松。
他的头发散在地上,沾了尘土和血污,几缕发丝贴在额角,遮住了大半伤口,可还是能看到鲜血顺着脸颊往下淌,在下巴处汇成一滴,“啪嗒”一声落在石板上,溅起一小点血花。他身上的藏青短打被扯得歪歪斜斜,前襟敞开着,露出结实的胸膛,可那胸膛起伏得极慢,像是连呼吸都费了极大的力气。
是他,真的是武松。
赵婉莹的心跳骤然漏了一拍,随即又疯狂地擂动起来,像要撞开肋骨跳出来。她记得昨日见他时,他的脸颊是健康的古铜色,此刻却泛着一种不正常的苍白,只有那几道血痕,还带着点活气。他的眉头皱得紧紧的,连昏迷中都透着痛苦,手指微微蜷缩着,像是在抓什么东西,却只攥住了一把空气。
“都头!都头您醒醒啊!”一个稚嫩的哭声刺破了嘈杂的议论,是那个昨日跟在武松身后的半大孩子——郓哥。他跪在武松身边,膝盖蹭得满是尘土,双手死死抓着武松的胳膊,摇得力气都快用尽了,可武松连眼皮都没动一下。郓哥的眼泪鼻涕糊了一脸,怀里还揣着个皱巴巴的果篮,几个雪梨从篮缝里滚出来,落在武松的手边,沾了血污,看着格外刺眼。
周围的议论声像潮水似的涌过来,钻进赵婉莹的耳朵里。
“这不是武都头吗?前儿个还帮我家挑水呢,怎么就……”说话的是卖炊饼的张老汉,他手里还握着个刚出炉的炊饼,热气腾腾的,可他却没心思吃,只是一个劲地叹气。
“我听说啊,他是中了邪祟!方才在正街发狂,掀了好几个摊子,连赵屠户都被他推得摔了个跟头!”缝补衣裳的王婆婆凑在人群里,声音压得低,却还是传得很远,她手里的针线掉在地上,线轴滚了一圈,缠了满地的线。
“唉,多好的后生啊,打虎英雄呢……怎么就落得这个下场?”说书的李先生摇着扇子,扇子上写着“说书论古”四个字,此刻却被他捏得变了形,“要是就这么没了,清河县可就少了个能管事的好汉喽!”
几个穿着皂色衙役服的人挤在最外围,领头的是县衙班头李彪,他手里握着水火棍,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昨日武松上任时,他还跟着县令去接风,此刻却只是站着,时不时地踮脚往里面看,嘴里还念叨着:“这可咋整?武都头刚上任三天,就出了这事儿……县令大人要是问起来,咱们这几个当差的,怕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旁边的衙役小王接话:“彪头,要不咱们先把武都头抬回县衙?找个郎中看看?”
“抬回去?”李彪瞪了他一眼,“你没看见他方才那疯样?要是抬回去路上再发作,咱们谁拦得住?再说了,县令大人早睡了,这时候去叫他,不是找骂吗?”
没人动,也没人敢动。仿佛地上躺着的不是一个气息奄奄的人,而是一颗随时会炸的惊雷。
“小姐,”刘嬷嬷又凑过来,声音里带着哀求,“咱们走吧,再待下去,指不定会被人认出来。您是未出阁的千金,要是被人说闲话,张尚书家的亲事……”
张尚书家的亲事,是上个月母亲托人说的。张公子是京城有名的才子,据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母亲说这是门好亲事,让她好好准备着。可此刻,赵婉莹却觉得“亲事”两个字像块冰冷的石头,压得她喘不过气。
她转过头,看着刘嬷嬷——这个看着她长大的老嬷嬷,鬓角已经有了白发,平日里最疼她,可此刻,她却摇了摇头:“嬷嬷,清誉重要,可人命更重要。张尚书家的亲事要是黄了,大不了我不嫁便是,可武都头要是就这么死了,咱们就是见死不救。父亲常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咱们赵家要是连这点善心都没有,才是真的丢了脸面。”
“小姐!”刘嬷嬷急得直跺脚,眼泪都快出来了,“您这是何苦啊!您可知晓,前儿个府里的丫鬟小翠,就因为跟门口的小厮多说了两句话,就被夫人打发去了庄子上,一辈子都回不来!您要是这么做,夫人要是知道了,该多伤心啊!”
“夫人要是知道,也会让我救他的。”赵婉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她再次看向地上的武松,心里忽然想起小时候读的《史记》,里面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武都头打死老虎,护了清河县的百姓,这不就是侠吗?她不能让这样的人,就这么躺在冰冷的街上。
“嬷嬷,您去叫赵安和赵福过来。”她顿了顿,补充道,“让他们小心点,别碰着武都头的伤口。”
刘嬷嬷见她心意已决,知道再劝也没用,只能叹了口气,转身往轿后走。
赵安和赵福是府里的家仆,赵安以前是当兵的,在战场上断过一根肋骨,后来退伍来了赵府,力气大,人也细心;赵福是庄稼汉出身,老实巴交的,平日里负责府里的重活。两人正站在轿后,见刘嬷嬷过来,赶紧站直了身子。
“嬷嬷,有啥吩咐?”赵安问道。
“小姐让你们……把地上的武都头抬起来,送回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