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这是来监视的,甚至是来审查的 (第2/3页)
笔直,那双眼睛在扫视四周时,带着一种审视和评估的意味。
李沐的心沉了下去。
李斯派来的人,绝不可能只是协助那么简单。
这是来监视的,甚至……是来审查的。
果不其然,从第二天起,杜演便如影随形。李沐走到哪,他便跟到哪。
李沐翻阅哪一卷竹简,他的目光便也落在哪里。
他话不多,但每一个问题都直刺要害。
“李药丞,”杜演指着一捆刚刚从陇西运抵的当归,“此物从产地运至咸阳,路途遥远,耗损巨大,我观其药性,与巴蜀所产之独活颇为相近,若以独活代之,国用可省三成,不知可否?”
李沐的指尖在粗糙的竹简上轻轻划过,心中冷笑。
这是一个陷阱。
若答允,便是拿人命当儿戏;若直接反驳,又可能被扣上不思国用,耗费钱粮的帽子。
他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丝钦佩的神色:“杜吏所言,处处为节约国用着想,沐,深感敬佩。”
见杜演面色稍缓,李沐话锋一转,声音却变得凝重无比。
“然,军中断骨之士,失血甚巨,元气大亏,非当归之霸道行血、补血之功不可救。
而军中宿将,常年风餐露宿,风湿入骨,疼痛难忍,则非独活之猛烈驱风、胜湿之效不可除。
二者看似相近,实则天差地别,若强行替代,轻则延误军情,重则枉送性命。
敢问杜吏,人命与国用,孰轻孰重?”
杜演的目光闪烁了一下,手中的笔在木牍上迅速记下几个字,口中喃喃自语:“不可替代,事关人命……”
他不再争辩,却又抛出了新的问题。
“此洁净之法,李药丞所创?”
杜演指着一套用于清洗伤口的陶盆、麻布和沸水煮过的铜匕。
“我粗略算过,仅此一项,便让伤兵营耗费平添三成,这多出来的三成耗损,于我大秦,究竟何益?”
又来了!
李沐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平静如水:“益处在于,药效更纯,伤口愈合更快,能让一个原本需卧榻月余的锐士,十日便可下地操练,让一名染了时疫的黔首,能更快地康复,重返田垄,以三成之耗损,换取七成之人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