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76章 朕为校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076章 朕为校长 (第2/3页)

高斗枢等连同两位行走大臣和李季泽江启臣刘子正等经验丰富的参谋都是讲武堂的讲师,此外还有退休老总兵侯世禄、王世钦、王世国,吴襄等老武将和焦勖等火器专家现身说法,

    兵部尚书,军机处首席大臣李邦华为讲武堂的祭酒。但就实务来说,朱慈烺才是讲武堂真正的校长。

    一句话,朱慈烺几乎将所有能想到的资源,都投注到讲武堂了。

    ……

    讲武堂日常讲课,除了古今中外的有名战例之外,大明在辽东几次惨痛的失败,从萨尔浒,广宁之战,到松锦之战是讲武堂研究讨论的最重点,就战役的经过,失败的关键,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探讨,大明军败在哪里?怎么做会更好,有哪些失误和必须总结的经验教训?

    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将失败的教训总结透彻了,下一次大明在辽东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因此,但有时间,朱慈烺都会到讲武堂来巡视,和学员们一起谈论各次失败的战例,吸取教训,

    最初,学员们对皇帝的降临,诚惶诚恐,尤其是讨论败仗,担心会伤及朝廷和陛下的颜面,但渐渐的他们却是知道,陛下不好面子,陛下要的是实际,陛下对败仗探讨的热度,远远超过胜仗。

    陛下的名言:一个不探究失败原因、不敢探究失败原因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终究有一天,会在同样的错误里摔倒第二次。国事军事都是如此,因此,越是丢脸的败仗,就越是要拿出了检讨,如此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陛下心胸如此,众将都是佩服。

    此外,陛下虽然威严,但却也亲和,参与讨论,丝毫没有皇帝的架子,和陛下在一起,有一种如沐春风、故交亲朋的感觉。

    黄得功、刘良佐、王恩光等武将,他们对大明朝的忠心,从来都没有这么明确而清晰过,过去,他们忠于大明朝,但究竟是什么大明朝,皇帝何等容颜,他们却是模糊混沌的。但现在,看着眼前的皇帝,感受着隆恩,他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为何而战,为谁而战了。

    ……

    今日是江南将官第一期的肄业礼,身为皇帝,也是讲武堂的一手建立者,朱慈烺当然要参加。

    校场。

    典礼台。

    鼓号声中,一身武人常服的朱慈烺将银制的刻有将官名姓的毕业银牌和他朱笔亲写的毕业证书,非常郑重的,亲手交给每一个上台的将官。

    “谢陛下~~

    黄得功刘良佐王恩光每一个人都是感激涕零,眼含热泪,即便是愚钝如他们也能明白,皇帝亲授证书的意义----在这个时代里,师承非常重要,谁是你的老师,你师出何门,关系到他一声的荣耀,而天下最尊贵的老师,当然就是天子了,而只有科甲进士,才有资格称为天子门生,现在陛下亲自为他们这些大老粗颁发证书,隐隐然就是将他们收为自己的门生,而这是科甲进士也没有享受过的尊荣啊。

    消息传出,京师议论纷纷,人们都已经能意识到,讲武堂的地位,已经渐渐快要赶上国子监了啊。

    哎呦,武人和读书人并列,这可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啊。

    读书人都是不满,认为斯文扫地,但军中将士,尤其是中低层的将领却都是看到了前途的光明。

    ……

    肄业礼之后,黄得功,刘良佐,王恩光等人的职位都有了调整,黄得功调为宣府总兵,刘良佐为昌平总兵,王恩光为永平总兵,三人率所部人马,分别进驻三地,操练兵马,以为辽东而战。

    上任前,朱慈烺在武英殿召见,叮嘱勉励他们。

    三人之中,粗通文墨的刘良佐在讲武堂的成绩最佳,王恩光及格,黄得功却是有点不济,尤其是战例战法的书写,每次都急的他抓耳挠腮、满头大汗,落下的汗水,比笔墨都还要粗呢。

    也因此,朱慈烺再次叮嘱黄得功,一定要学字、多读书,不论军务多么繁忙,每日都要抽出半个时辰来认字读书,就像是三国时候的吕蒙一样,从莽夫终成名将。这不是建议,而是朕的圣旨,你一定要遵从,如果不从,下一次见了朕治你抗旨之罪!

    黄得功涨红着脸,抱拳领旨。

    ……

    十一月中。

    渡海攻击的周遇吉郑森施琅佟定方等军陆续返回,隆武帝朱慈烺传旨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