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6章 军中讲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26章 军中讲堂 (第2/3页)

一定要严格要求,宁缺毋滥,精武营的堂堂之阵就交给你们了,若有人虚掩应付,坏了选兵的大事,休怪本宫不客气!”

    “臣等必不负殿下所托。”众将轰然应是。

    “最后还有一事要宣布,从明日起,精武营百总以上的将官在每日上午开始操练之前,都要到中军大帐参加例会,一来汇报昨日操练情况,布置今日的操练任务,二来学习兵法谋略,本宫决意,由提督京营李国祯、精武营主将吴襄担任讲官,李国祯负责讲解孙子兵法,吴襄负责为诸位讲解辽东以往的战事,并结合现今的局势,做出相应的分析和对策,取长补短,师夷长技以制夷,时间暂定为每天半个时辰,由两人轮流讲解。”朱慈烺道。

    众将都是惊讶。

    李国祯和吴襄就更是惊讶了--太子殿下这是什么意思,开军官们学堂吗?这可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啊。

    明朝中后期,但凡有战事,一般都是由督军文官负责战略谋划和决策,监军太监负责后勤,武将则只负责冲锋陷阵。这样一来,由于文官垄断了战略运筹,武将变成了完全的执行者,《孙子兵法》这种讲究上层谋略的书籍逐渐被武将们所遗忘,不说京营将官,就算吴襄这样的辽东宿将对《孙子兵法》也只是囫囵吞枣看过几遍,真正问他他却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军事谋划不归武将们管,事事都有文官指挥,他们又何必瞎子点灯白费蜡?

    这也是明中期少有名将,祖大寿吴三桂左良玉从没有出奇制胜,以弱胜强的战例的原因之一。

    总兵级的军官如此,下层军官就更不必说了,要不据城死守,要不缴械投降,一个个难堪大任。

    朱慈烺要扭转这种局面。

    因此让将官们读熟兵书,知道“谋略”两字是计划的第一步。

    李国祯和吴襄并不是朱慈烺心目中最满意的讲官,只是权宜之计,等找到合适的人选,就会将两人撤换。李国祯虽然浮躁,但对《孙子兵法》的理解还是有一定水准的,朱慈烺不希望他能教出什么大才,只要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