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老巷新声入梦来 (第2/3页)
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他看着林夕真诚的眼神,又看了看房顶上已经有些发黑的瓦片,沉默了很久,才轻轻点了点头:“那…… 那你们一定要照着原来的样子做,不能改一点。”
“您放心,我们一定照做!” 王队长连忙保证,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们会先把您家的瓦片一片一片拆下来,编号保存好,加固完墙体后,再一片一片铺回去。窗户上的雕花,我们也会让木工照着原来的样式做,保证一模一样。”
李爷爷这才让开了门口,王队长立刻带着工人开始工作。林夕拿出画板,坐在李爷爷家的院子里,仔细地画着窗户上的雕花 —— 每一片叶子的纹路,每一朵花的形状,她都画得格外认真,生怕漏了一点细节。晨光则在一旁帮忙,给工人递工具,还时不时跟李爷爷聊聊天,缓解他紧张的心情。
然而,麻烦并没有就此结束。第二天,工程队在修缮陈老板的杂货店时,又遇到了新的问题。陈老板的杂货店是巷里最老的商铺之一,门口挂着一块木质招牌,上面刻着 “陈记杂货店” 五个字,虽然有些褪色,却透着浓浓的年代感。工程队的工人觉得招牌有些松动,想取下来加固一下,却被陈老板拦住了。
“别动我的招牌!” 陈老板张开双臂,挡在招牌前,脸色涨得通红,“这招牌是我爹当年开杂货店时挂的,挂了二十年了,从来没动过。你们要是取下来,万一弄坏了怎么办?”
王队长连忙跑过来,耐心地解释:“陈老板,我们只是想把招牌取下来,加固一下后面的钉子,再重新刷层漆,让招牌看起来更亮。您放心,我们会小心的,绝对不会弄坏。”
“不行!” 陈老板摇了摇头,语气坚定,“我爹当年挂这个招牌的时候,特意找了老木匠做的,钉子都是用的铜钉,说能挂一辈子。现在虽然有点松动,但是还能用,不用加固,也不用刷漆。”
周围的居民又围了过来,有人劝陈老板:“陈老板,你就听王队长的吧,加固一下更安全,刷层漆也更漂亮,以后游客来了,看到这么漂亮的招牌,也愿意来你店里买东西。”
“我不在乎游客来不来买东西,我只在乎这个招牌能不能一直挂着。” 陈老板说着,伸手摸了摸招牌上的字迹,眼神里满是珍视,“我爹走的时候,特意跟我说,要好好守着这个杂货店,守着这个招牌,不能让它有一点损坏。我要是让你们动了招牌,就是对不起我爹。”
林夕看着陈老板坚定的眼神,心里忽然有了个想法。她走到陈老板身边,轻声说:“陈老板,我有个提议。咱们可以让工程队先把招牌取下来,我照着招牌的样子,画一幅画,然后让木工照着画,做一个一模一样的备用招牌。要是原来的招牌加固后没问题,就还挂原来的;要是有损坏,就挂备用的,这样既不影响修缮,也能保住您父亲留下的招牌,您觉得怎么样?”
陈老板愣住了,他看着林夕,又看了看门口的招牌,沉默了很久,才轻轻点了点头:“那…… 那你一定要画得一模一样,不能有一点差别。”
“您放心,我一定画得一模一样!” 林夕笑着说,立刻拿出画板,坐在杂货店门口,仔细地画着招牌上的字迹和纹路。阳光洒在她的身上,给她镀上了一层暖金色,她的笔尖在纸上轻轻滑动,每一个笔画都画得格外认真。
陈老板站在一旁,看着林夕认真的样子,心里的火气渐渐消了。他想起父亲当年开杂货店时的情景,想起父亲手把手教他算账、进货的日子,眼眶不知不觉就红了。他知道,林夕是为了他好,工程队也是为了巷子好,他不能因为自己的固执,耽误了巷子的修缮。
“王队长,” 陈老板忽然开口,声音有些沙哑,“等会儿取招牌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点,要是有什么地方坏了,及时跟我说。”
王队长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点头:“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小心的!”
工人小心翼翼地取下招牌,王队长仔细检查了一下,发现只是后面的钉子有些松动,并没有损坏。他立刻让工人加固钉子,再用细砂纸轻轻打磨招牌上的纹路,最后刷上一层透明的保护漆。不一会儿,原本有些褪色的招牌,就变得亮堂起来,“陈记杂货店” 五个字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是重新焕发了生机。
陈老板看着修好的招牌,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走上前,伸手摸了摸招牌,感觉像是摸到了父亲的手,温暖而踏实。
修缮工程就这样在磕磕绊绊中推进着。工程队每天都在巷里忙碌,加固墙体、修补门窗、铺设石板路,居民们也都积极配合,有的帮忙整理东西,有的给工人送水送吃的,还有的跟着工程队一起商量修缮方案。林夕则每天都拿着画板,记录下巷里的变化 —— 工人认真工作的样子、居民们忙碌的身影、老建筑渐渐恢复原貌的过程,都被她画进了画里,成了 “银杏巷新生” 系列画作中最珍贵的部分。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周后,刘主任带着文旅局的工作人员来到巷里,商量如何开发银杏巷的旅游资源。文旅局的张科长拿着一份策划案,对居民们说:“我们计划在巷里打造‘老巷文化体验区’,设置非遗展示区、传统手工艺体验区、特色小吃区,再开发一条‘银杏巷文化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来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