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试探略占先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试探略占先机 (第3/3页)

北又被抓了一批,最终能够安然回到刘备大营的密探只有寥寥数人,并且几乎没有打探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但密探折损率超过八成,已经足以说明荆南早有防备,并且防范甚严。

    如今孙绍的情况他们几乎一无所知,而且根据赵云的说法,长沙有一种新式战船,这种战船船舷无桨,就算是不借助风力,在江上速度也是极快,甚至超过了江东的战船。

    这个说法以及斥候在长江被拦截逮捕极多,都证明孙绍必定还有一只实力不俗的水军,不说别的,单就这一支水军的存在,配合这长江天堑,就足以断了刘备和诸葛亮对荆南的企图。

    虽然周瑜曾经说过可以帮助刘备军渡江,但即便是莽撞如张飞,也知道江东军不可轻信,将将士的性命交托到「盟友」江东军手中,那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

    荆南的防备周密让刘备不得不放弃攻略荆南的想法,他与诸葛亮彻夜商议,最终决定一边继续整编军队,提升军队战力,一边静观其变,伺机夺取江陵,之后再以江陵为根基,或发展水军夺取荆南,或寻机入川,占据蜀地。

    由于先前情报的缺失,刘备与诸葛亮在之前低估长沙实力之后,又因为长沙严密的防守犯下了高估长沙实力的错误。

    长沙虽然全据荆南,预备役的士兵也加入了军队,虽然三万军队看起来不少,但其中一万多在桂阳、零陵,剩下的不足两万人。

    这两万人防备豫章方面的吕蒙,保护醴陵、鹿浦以及长沙的各种产业,又要分出数千,最后布置到长江沿岸的兵力也不过万余。

    这万余兵力要守住武陵、长沙数百里江岸谈何容易。

    针对兵力不足,战线太长的问题,孙绍采用内颂外紧的策略,将兵力集中在长沙沿岸,就是吃死了刘备军没有水军,无法深入仔细查探长江沿岸。

    孙绍又让甘宁的水军分为三拨,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在江中巡逻,捕拿刘备军细作,就是要让刘备觉得荆南防备太过严密,无机可乘。

    刘备果然在不知荆南深浅,又无水军可用的情况下暂时放弃了对荆南的觊觎。

    探得刘备军动向之后,孙绍正式任命蒯越为武陵太守,与魏延坐镇武陵,魏延负责整军以及长江沿岸防御体系,蒯越则负责安民,之后才是发展武陵的工农业。

    由于孙绍长期在外,孙绍又任命黄忠为长沙太守,调任陈震辅政,加上桂阳、零陵的徐盛总督,潘濬为辅,荆南四郡的文武班底便正式建立起来。

    由于孙绍统一荆南四郡的速度非常快,所有战斗也都规模不大,对三郡的破坏极小。

    这几年孙绍虽然没有对三郡直接进攻,但利用报纸、商人等对三郡的渗透却从未停止,因此三郡百姓大多对长沙并不排斥,反倒是十分向往长沙百姓的生活。

    除了上面几位各自负责本郡事务,还有蒋琬负责统筹四郡整体的农业发展,马良负责统筹四郡商业的发展,庞统负责全军战略规划,最后就是黄月英负责的科技院以及宣传部。

    孙绍相信三郡的混乱很快便会平息,只要民心稳定,就有兵员可以征召,而且有了长沙发展的经验,以及丰厚的财政支持,三郡很快就能步入正轨,只要撑过今年,到明年的这个时候,三郡便能够自给自足。

    除了徐盛、甘宁、黄忠、魏延等大将各自统兵坐镇一方,孙绍麾下小将们也

    正式在各军之中担任军职,凌统在甘宁帐下研习水战,华成独领长沙骑兵,邓艾如今也以十三岁的年龄,成为孙绍模仿后世特战部队建立的特战营的副统领,而特战营统领则是孙绍自己。

    各郡人事安排确认后,孙绍便再次将目光投向荆北的战场之上,希望他们打得越久越好,现在刚刚吞并荆南,在三郡实力没有消化之前的这段时间,是长沙最脆弱的时候。

    只要渡过这段虚弱期,坐拥四郡之地,他就算正式有了与孙权、刘备正面一战的实力。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