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九章 风云突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一十九章 风云突变 (第2/3页)

以直接去江陵坐镇,与江夏互为呼应,保存实力。

    蒯氏照旧可以用江陵和江夏两座重镇作为曹操南下的晋升之资,也随时可以投靠江东,左右逢源,谋求最大的利益。

    与此同时,蒯越再次派蒯斌亲往长沙,告诉孙绍蒯氏愿意以江陵、江夏倾力相助,让孙绍立刻扫荡荆南三郡,如此一来荆南四郡加上江陵、江夏,孙绍就能一跃而成为天下仅次于曹操、孙权以及益州刘璋的第四大诸侯!

    孙绍听到蒯斌的建议难免怦然心动,蒋琬、马良也觉得诱惑极大难以拒绝,只有黄月英秀眉紧皱。

    最终孙绍还是咬牙拒绝了蒯越的建议,如今长沙各项工作都在孙绍规划布局下稳步前进,势头一片大好,孙绍不想此时打乱计划。

    建安十一年以来,长沙不仅迎回了黄济等商人带回来的金装书的利润分红,还输出了大量的平价书籍,可以说此后资金将源源不断的输入长沙。

    同时长沙一次性建设了三个造纸厂,一个印刷厂,这些厂都是刚刚开始产出。

    王启也带回来十个种蔗人,并宣誓效忠加入了长沙,如今正在帮孙绍推广引导甘蔗在长沙的大量种植。

    同时长沙原本就有种植的柑橘,其种植面积也大大的扩大了,原因是官府已经贴出告示,今年开始,所有柑橘官府都会按照前一年的均价进行收购,数量不限。

    没有滞销后顾之忧的农民自然是愿意在这方面加以投资。

    此外水果酿酒、甘蔗制糖的技术孙绍也亲自实验成功,只要今年柑橘以及明年甘蔗丰收,这两项产业也立刻能够启动。

    孙绍知道这三个项目完成之后带来的利益能够有多大,只要这三个项目成功,孙绍目前的兵力,就算是赋税全免,也不用再为军费担心了。

    如果孙绍现在接受蒯越的建议,这些项目就不得不全部搁浅。

    表面上看起来长沙的势力几乎膨胀了三倍,但长沙的潜力则被完全扼杀了。

    荆南三郡,要占领并不困难,但是现在长沙无论是人才储备还是资金支持都无力发展他们,如果占领了不能控制发展,不能产出效益,那地盘再大也不过是泡沫而已。

    孙权也不会允许孙绍势力膨胀至此,他是绝不可能给孙绍时间发展四郡的。

    即便是抛开孙权不谈,蒯越提出这样的建议,难道真的就完全没有私心吗?

    蒯氏势力在荆州根深蒂固,还有多少隐藏实力孙绍并不清楚,真的听蒯越的话一举拿下荆南四郡,其他三郡是落到自己手里还是蒯氏手里还难说得很呢,孙绍可不愿意牺牲长沙为蒯氏做嫁衣。

    孙绍甚至没有跟蒋琬、马良商量便当场拒绝了蒯斌。

    孙绍的拒绝也在蒯越意料之中,但拒绝的如此迅速果断还是让蒯越都不得不佩服孙绍心志坚定,杀伐果断。

    建安十一年八月,在刘表及刘备强大的压力下,蔡蒯同盟派出使者,表示愿意付出代价与刘表和谈,只不过对于两家的处置需要与刘表谈判确定。

    蔡、蒯两家终于坚持不住投降了,刘表大感振奋,两家的讨价还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刘表能够理解。

    双方很快各自派出代表谈判,刘表方面以刘琦为主,伊籍辅助,蔡蒯两家则是由蒯良毛遂自荐,担任两家代表,蔡氏则派出蔡中辅助。

    双方代表在谈判桌上唇枪舌战,激烈交锋。

    蒯良对于谈判准备的极为充分,双方的谈判也谈的极为详细,甚至许多刘琦觉得无关紧要的问题,蒯良也极力争取。

    为了不让刘表觉得自己败家,刘琦原本一些不在意的细节也与蒯良据理力争,并且成效卓著,许多方面都驳得蒯良哑口无言。

    刘琦对此洋洋得意,刘表虽然觉得谈判进展缓慢,但刘琦认为蒯良如此斤斤计较,反倒体现出了他们投降的诚意。

    刘表觉得刘琦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