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广纳工匠 (第2/3页)
建议叫“科技纸”。
工匠们不知道科技是什么意思,但是这个纸是科技院研发的,所以觉得叫这个名字好。
这一次孙绍没有采纳,因为这个名字会让科技院成为各诸侯的众矢之的,到时候敌人多了要防止他们的窥探就更加吃力了。
最后孙绍决定将纸起名为“长沙纸”,这样一来避免了科技院暴露,二来也是孙绍想起来可以将造纸作为一项产业发展,以此可以带动长沙多地的经济发展,特别是那些现在还非常困难的地区。
造纸所需的原料需要人工收购筹集,造纸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力,纸张造好之后运输、销售等等都需要大量的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这就是产业。
当然光有造纸术肯定是不够的,既然造纸术已经改良完成,活字印刷术自然也要马上问世了。
由于活字印刷术的技术壁垒更加薄弱,孙绍也不得不将刻字的任务交给了科技院的工匠,以免技术外泄。
木匠这边凭借长沙纸的发明赏赐,个个喜笑颜开,铁匠工坊的铁匠们眼红的不行,孙绍自然不会忘记漉水河谷索道需要铁索的事情。
他先让铁匠们试了一下目前铁链的强度,果然潘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现在的铁链的韧性根本达不到孙绍需要的强度,冶铁技术的改进也是势在必行。
如果说造纸术、活字印刷术这样的发明孙绍就算不能掌握完全,至少也懂个七七八八,那么冶铁炼钢这种技术孙绍就可以说是所知有限了。
学习过历史的孙绍自然知道古代钢铁工业一些突破性的方法,比如说什么炒钢法、灌钢法等等,不过也真的是仅仅知道技术名称而已,具体怎么操作,那是一窍不通。
但即使是孙绍贫瘠的理论知识,也给了铁匠们莫大的启发。
孙绍知道炼钢需要很高的温度,现在所用的木炭产生的温度远远不够,因此长沙科技院的铁作坊早就用上了煤。
其次就是鼓风的用具,孙绍只说出了他需要的作用和效果,工匠们很快就做好了鼓风机。
最后孙绍知道铁要成钢,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