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致命弱点 (第2/3页)
第二个有利的因素则是因为黄祖。
黄祖坐镇江夏多年,又曾伏击并杀死了孙坚,因此对刚刚继位的孙权十分轻视,孙权亲领江东军来攻,黄祖便决定以攻对攻,与江东军在陆上寸土必争,在野外和长江大战。
结果当然很惨,江东军虽然名义上是孙权亲领,但实际指挥的却是周瑜。
江夏水军还好,甘宁射死凌操,也算有所建树,互有胜负。陆地上则是被打得溃不成军,不仅江夏城周围小城尽失,并且损兵折将,元气大伤。
江夏军虽然得到了刘表送来的兵源补充,但其战斗力肯定是不如之前的,这原本是有利因素。不过太史慈和徐盛一致认为经过去年的惨败,黄祖定然已经丧胆,不敢出城再战,只会选择龟缩不出,因此这次周瑜一来就要面对江夏城的坚固城墙,并且还有比前年更多的守军!
在这种情势下,要攻破江夏城,即便是用兵如神的周瑜,又谈何容易!
太史慈和徐盛都是通晓兵事的良将,听他们一同分析局势,孙绍觉得受益匪浅。
哪怕是他有先知先觉的优势,也从来没有这么系统全面的分析过第一次江夏之战。没想到江夏一郡的战争的形势会被山越、刘表、刘备甚至被远在河北的袁曹交兵所影响!
除了战争的分析,孙绍更是马上想到既然太史慈和徐盛都能看出来这场战争取胜的几率如此小,难道周瑜、陆逊、孙权会看不出来?
那么为何孙权还要坚持如此迅速的发动这场战争,而不是等待有更好的战机出现的时候呢?为什么第一次孙权是亲征,这一次却是由周瑜全权统领呢?
功高震主吗?这么来看,这一场说是为了给孙坚复仇的战争,更可能只是为了让周瑜不得不接受一次失败,从而削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