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汴梁时月 第四百九十六章 殿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汴梁时月 第四百九十六章 殿试 (第2/3页)

持试事的其他官员也都受到了处分。

    从此,殿试就成了科举考试的一道必须经过的程序。

    自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频频举行科举考试,且多以最先交卷者为状元。这种方式有意无意地沿用了30年,共产生了22位状元。杨砺、宋准、王嗣宗、胡旦、苏易简、王世那么、梁灏、陈尧叟等都是北宋前期著名人物,他们皆因抢先交卷而成了状元。其中杨砺、王嗣宗、苏易简、陈尧叟后来还成了颇有政绩的掌权人物。

    文思敏捷、下笔千言固然是人的才气的一种表达,但仅以此确定名次高低,终究有失偏颇。再说,一榜接一榜地都是先交卷者成了状元,而一当了状元,不仅名气大、入仕起点高,而且以后升官也比别人快得多。这样,继起的读书人准备考试就只在写作速度上下功夫,而忽略了文章的质量,更不肯认真在积累知识上下功夫。有的士人甚至互相吹捧,哄抬那些草率成篇者的身价,以制造知名度。已经有了应试资格的举子以此为荣,准备应试的学童也群起仿效,逐渐形成一种华而不实的文风,影响非常恶劣。一些有见识的朝臣看出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就一再向太宗上奏章。太宗还算是个勇于纳谏的君主,很快就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危害性,便立即改变做法,决定不再以行文的迟速作为决定名次的标准。

    】

    淳化三年〔992年〕二月,又要举行会试了,太宗还采纳了莆田人陈靖的建议,制定了“糊名考校〞的方法。这科应试者共1.3万人,这不但是宋代开国以来的空前盛况,也是隋唐五代300多年来所未曾有过的。太宗深感这是个改变风气的好时机,就命令考官们仔细阅卷,认真治一治争先交卷、草率成文的浮华之徒。

    会试考3场,第一场考官????????????????们就来了个下马威,出的题目冷僻。出题之后,许多考生都模不着头脑,纷纷要求考官们加以说明。这在以前历次都是允许的,可这次却得不到答复。不少一向自诩“才思敏捷〞的考生,这次竟也迟迟不能下笔。

    不过,人那么多,总还有快手。年仅17岁的江南考生钱易,不到中午已经做完答卷,第一个出了常这次,他可撞在枪口上了。考官们心照不宣、矫枉过正地连卷子都不看,用红笔一抹,当作废卷子抛弃在一旁,并取消了他参加第二、三场考试的资格。

    会试的结果是:一位已经颇有些名气但文思相对迟涩的河南举子孙何当了“省元〞〔“时,乃唐宋时中央部门的名称;唐宋会试由尚书省主持,故又称省试,第一名称“省元〞〕。快手钱易被黜落,而速度较慢的孙何反而受重视,一些向来以快为荣的考生都还只当是偶尔现象,根本没有料到这是太宗有心要惩治单纯求快的人。因此,以李庶几为首的一批通过了会试的快手们对孙何夺取省元很不服气。他们特意聚集在京城一个著名的饼子店里进展写作比赛。扬言谁在厨师烙好一张大饼的时间内完成一韵诗,谁就是高手。吵吵嚷嚷,呼呼叫叫,旁假设无人。

    他们哪里知道,这件事很快就传到朝臣们耳朵里了。大臣们对这些人更加厌恶。待到殿试时,太宗亲自拟了一道更为冷僻的题目,从?庄子·寓言?中摘出“卮言日出〞四个字作为赋题,决心再给快手们一点厉害瞧瞧。

    殿试开场了。李庶几还没有完全弄明白题意,就急急忙忙胡乱凑了一篇,别人还在冥思苦想之时,他已抢先交了卷。他的同伙们一见,也就不敢细想,一个个随意乱扯,纷纷成篇出常李庶几满以为这回状元是稳拿了。他的崇拜者也跟着一味地吹捧,更使他自我陶醉。还没等传胪〔宣布殿试名次的仪式〕、张榜,他就让仆人大肆张罗,为庆贺自己状元及第做准备。在确定名次时,朝臣们将他们在饼店搞比赛的事一五一十对太宗说了。太宗大怒,下令将他黜落,并且罚他两科之内不许参加殿试。最后的结果是:抢先交卷者纷纷落榜,“文思苦迟〞而“文理可观〞的孙何又中了状元,而且在宋代状元中首创了连中“三元〞的奇迹。从此,以答卷的迟速决定名次的方法也就取消了,这一改革是合理的。

    李庶几咸平元年、二年接连两科都未能参加殿试〔此前有5年停顿科举〕,直到咸平三年〔1000年〕陈尧咨榜才以省元及第。

    钱易虽被黜落,却因此出了大名。他后来重新参加开封府的选拔考试,又想争第一而引起一场大争论,惊动了朝廷。经过反复讨论与复试,结果排名第三。这时苏易简在太宗面前竭力称赞他的才华,太宗很惊喜,打算招他为“白衣卿相〞,但很快因繁杂的政务而淡忘了。咸平二年〔999年〕,他终于进士及第,在真宗朝很受重视,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负责起草朝廷文告、命令等〕。

    仁宗嘉祐二年丁酉〔1057年〕科殿试前,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县〕人林希夺魁呼声最高,因为他连夺了开封府试与省试两个第一。仁宗皇帝也属意于他,亲临试场,并派贴身太监到林希身边去观察,一待他做完卷子即让送呈御览。当时的试题为?民监赋?。林希的破题是:“天监不远,民心可知。〞他做好后,便兴冲冲地捧着卷子打算面呈皇上。快到仁宗跟前了,一个内侍从旁瞄了一眼,情不自禁地吐了吐舌头,因为林的破题带警告意味,已犯了大忌。仁宗看了卷子果然很不快乐,冷冷地让交给考官,照常阅卷、定名次。考官当然会意,不敢再将林希放在上等,就远远地放在三甲里头。不仅如此,考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