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坑 (第2/3页)
。」
高熲的表情一顿,继而大喜。
皇帝终于表明了立场,不再让高熲怀疑自己随时会沦为被牺牲的棋子。而且,比起被随手牺牲,他更怕的是皇帝在多方压力之下做出妥协,让他到头来做的是一场无用功,连牺牲都牺牲得毫无意义!
这是他最不能接受的结果。
皇帝表明了态度,高熲心里自然也就有谱了,只是他也很好奇,皇帝对他的支持会到哪一步。
高纬撇过头,又道:「六天前,徐州民变那篇折子的首尾你看仔细了?」
高熲道:「臣已知晓,这是一桩积年老账引起的案件。」
「武平三年以来,朝廷动作不断,吞襄阳、据江陵,会盟突厥,更兴师灭周,并与陈国交战,山东、两淮物阜民丰,所征米粮一向倍于各地,积年累月下来,已让许多百姓负担不起,直春夏之交,连播种的粮种都凑不整齐,而粮价却日渐激增,一石粮已经到了七八百钱,实在到了难以负担的地步。」
活不下去,不得不反。
高纬点点头,神色平静道:
「而当地官府居然一问三不知,也从没有过开仓赈济的举措,徐州刺史郑伦上疏对朕说明情况,你自己看看。」
小黄门连忙手捧一本奏章上前,恭敬递给他。
高熲翻开一看
,面色却是阴晴不定。
奏报上,郑伦先是详细汇报了此次民变的前因后果,言明民乱的规模不会多于五百,以及他后续推出的补救措施。在结尾处,还一面痛斥徐州官吏欺上瞒下,一面自我撇清。
并说道:
「臣治徐州不到两载,地方事务,臣不能详细周知,但各州县仓储大半多非实贮已是事实,似此情形,不胜枚举。陛下授臣安民之责,但地方势力盘庚错节,多有掣肘,往往政令不能上通下达,臣之过失。今时势至此,再不据实陈明,即是背负天恩,丧尽良心之至。」
接下来无非就是「惶恐」、「请罪」、「以谢天恩」那一套东西。
看,这便是老官僚的自我修养。
一番话说的入情入理,圆融自洽,诚可谓达到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不败之地,也让皇帝感受到其忠诚谋国、不得不尔的苦衷。
但高熲是越看越生气。
郑伦此人他还是清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