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一 汉纪四十三(3) (第2/3页)
且内自循省,而不敢强致其人,以为是不是因为我的德薄不足以令人仰慕,或者是因为国政太乱不足以辅佐呢?
还是因为群小在朝而不敢进呢?或者是因为感到我心不诚而其言不能得用呢?
为什么贤者不肯跟从我呢?假如其德已厚,国政已治,群小已远,而且诚心已至,他们将会叩阍而自售,又怎么会勤求而不至呢?
荀子说:晚上去树上照蝉,不过是明其火振其木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木而无益于事今人主有能明其德,则天下人归心。
就如同蝉投奔明火。或者人主耻不能致,因此以高位相诱,严刑相挟。
假使他是真正的实诚君子,则位非所贪,刑非所畏。终不可得而致。可致者,大都是贪位畏刑之人,又何足为贵?
而那些孝悌著于家庭,优行传于乡曲者,利不苟取,仕不苟进,洁己安分,优游卒岁,虽不足以尊主庇民,却也是清修的吉士。
王者应当褒优安养,以遂其志。像孝昭之世优待韩福,光武之世待遇周党,以此来激励人的廉耻之心,美化风俗,这也就很好了。
为人诚然不应当如范升一样诋毁,又不可如张楷一样无端指责。至于饰伪以邀誉,钓奇以惊俗,不食君禄,而争屠沽之利。
不受小官,却窥伺卿相之位,名与实反,心与迹违,这种人是华士少正卯之流,能够免于圣王之诛,也就是万幸了,哪里还能得到圣王的聘召?
当时又徵召广汉杨厚,江夏黄琼。黄琼,是黄香之子。杨厚既至,豫陈汉有三百五十年之厄,以为警戒。
拜为议郎。黄琼将至,李固于道上给他写书信说:君子说伯夷狭隘,柳下惠不恭。
不夷不惠只在可否之间。圣贤之所以居身珍贵,实在是要枕山栖谷,效法巢由。
这样也是可以的。若要辅政济民,如今正当其时。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
若必待尧舜之君,这是为士行志,终无其时。曾听人说,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近日鲁阳樊君被徵初至,朝廷设坛席,如同对待神明,虽没有什么特别的异政,而言行所守,也没有什么缺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