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周纪一 (1) (第2/3页)
人痛心。
当初,智宣子将立智瑶为后,智国说:“不如立智宵。智瑶有五贤过人,但有一不屑随之。”
宣子说:“你说说看。”
智国说:“智瑶的五贤是:其一美质长大,其二射御足力。其三技艺毕给,其四巧文辩思,其五强毅果敢。但有一点,他的为人却是甚为不仁。一个人以五贤凌人,却以不仁作为行事的准则,试想有谁能够担待他?如果立智瑶为嗣,智氏必灭。”
智宣子不能听智国的劝说,还是立智瑶为后。智国见状,求太史另立别族,太史使其为辅氏。
赵简子之子,长子叫伯鲁,幼子叫无恤。简子将置后,不知当立谁,就用竹简写下了两道训诫,让他们认真的熟记。过了三年向他俩问起,伯鲁不知所云,他的竹简早已丢失。再问无恤,对答如流,向他要竹简,则从容自袖中取出。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为后。
赵简子又使尹铎营造晋阳城,尹铎请示说:“主公是要将晋阳建成一座华丽的城镇呢,还是希望将来能成为国家的保障?”
赵简子说:“当然希望将来能成为国家的保障。”
于是尹铎减损户口,轻徭薄赋,晋阳城人心归向,人人愿为赵氏一尽死力。赵简子对无恤说:“他日赵氏有难,不要小瞧了尹铎的功劳。也别以晋阳为远,一定要奔向那里。”
智宣子卒,智襄子智瑶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在兰台宴饮,智伯嘲戏韩康子,并侮辱其臣段规。智国知道了,就去进谏说:“主公应该提早防备祸患,否则大难将至了。”
智伯不屑地说:“大难将由我而构,我不为难,谁敢为之?”
智国说:“不然。夏书上说,一人三失,怨岂在明?没有人能知道别人的图谋。君子能从小节上约束自己,才不会有大祸临身。今天主公一宴而羞辱人的君相,又不知防备,只是说,别人不敢兴难。这也太过分了。蚂蚁蜜蜂,都能害人,何况人的君相呢。”
智伯不能听。
智伯向韩康子求地,康子不想给他,段规说:“智伯好利而刚愎自用,不给他,将要起兵伐我,不如给他。他喜于得地,一定还会向别人索取。别人不给,她就会举兵相向,我们就可以静待事态的发展,见机行事了。”康子说:“好吧。将万家之邑给了他。智伯大为高兴,就又使人向魏桓子求地,桓子不想献地。相国任章说:”:为什么不给他?“
桓子说:”他无故索地,就是不能给他。“
任章说:”他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我给他地,智伯一定高兴,就会产生骄纵之心。他骄纵就会轻敌。而诸大夫惊惧就会抱成一团,互相亲敬。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能长久,周书上说,将欲败之,必姑骄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公不如权且给他,以骄其心。然后我们可以择交而图智伯。为什么要以我们自身的力量而与智伯对抗呢?“
桓子说:”很好。“同样割给他万家之邑。
智伯又向赵襄子无恤求取蔡地的皋狼之地,赵襄子不给他。智伯大怒,帅韩魏两家的家甲围攻赵氏。襄子将要出奔,问手下人:”我该到哪里去呢?“
从人说:”长子城在就近,而且城墙坚厚,可以去那里。“
襄子说:”民众精疲力尽才使城墙完工,又以疲惫之躯坚守它,人们谁会为我尽力?“
又有人说:”邯郸的仓库充实,可以去那里。“
襄子说:”那都是搜刮的民脂民膏,老百姓穷困潦倒,谁肯为我卖力?“我们应该去晋阳。那是先主临终时一再嘱托要去的地方。尹铎为政以宽,必得民和。于是就带领手下出奔晋阳。三家以国人围城,并决晋水灌城。城墙眼看就要让大水淹没了,城中百姓却绝无叛意。智伯与韩魏二君在水中视察。智伯说:”我如今知道水原来可以灭亡人的国家了。“
桓子以肘碰韩康子,韩康子俯首会意,他们知道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这两处可是他们的国都。当下各自心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