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观星台传功与太极初悟 (第2/3页)
第七阶段‘混沌化境’,是对‘混沌初开’的超越。”
苏清鸢的眼神变得认真起来,“到了这阶段,你能在身体里开辟一个‘混沌空间’,把浩瀚灵气收于方寸之间,甚至能短暂借用天地间的‘混沌之气’。
当年玄机子前辈在重庆布下‘乾坤八卦阵’,就是靠这阶段的修为,才能调动天地之力挡住‘八岐煞’。
不过这阶段太难了,局里现在也只有张老刚摸到点边儿。”
“第八阶段‘阴阳共济’,对应《易经》‘阴阳相济’的最高道理。”
她指着观星台边缘的符文,“这阶段要让体内的阴阳之力达到绝对平衡,既不会阳气太盛走火入魔,也不会阴气太重伤了气血。
比如施展雷法时,既能用离火的刚猛催动雷霆,又能用坎水的柔和控制雷势,让法术刚柔并济,威力大增。”
“第九阶段‘太极混沌’,是这功法的最高境界了。”
苏清鸢的声音里带着敬意
“真到了这一步,你就能做到‘太极生混沌,混沌生万物’,体内的灵气能化成万物的样子
化剑成虹、化盾为山、化雷为霆、化水为渊,甚至能短暂造出一个小范围的‘阴阳界’,像玄机子前辈那样,凭一人之力守护一方百姓。
不过这阶段只在古书里有记载,到现在还没人真能达到过。”
我听得完全傻眼了,手里的册子差点掉地上。苏清鸢看我震惊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别急着吃惊,你现在才刚摸到第一阶段的门槛呢,慢慢来就行。
咱们今天先从‘混沌初开’的‘引气入体’练起,把基础打牢了,后面的阶段才能一步步往上走。”
她让我在铜鼎前盘腿坐下,自己静静站在我身后,声音放得很轻:
“闭上眼睛,放松肩膀,把注意力都放在呼吸上。
吸气的时候,想象天地灵气顺着鼻子钻进你身体里;呼气的时候,再把体内的浊气慢慢吐出去。”
我照她说的做,可刚一闭眼,脑子里就乱糟糟的,那些压在心底的杂事不停地冒出来,根本静不下心。
突然,胸口的铜镜传来一丝凉意,好像在提醒我集中精神。我深吸一口气,闻到凝神香的味道,慢慢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
不知道过了多久,手指尖突然传来一阵酥酥麻麻的痒,像有小虫子在皮肤底下爬。苏清鸢的声音正好响起:
“别慌,这是灵气在靠近你的身体。试着用你的意念去引导它,让它顺着你的手臂,慢慢往丹田那儿走。”
我赶紧集中精神,顺着那股酥麻感去引,可刚到肩膀那儿,那感觉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下子没了。
“别急。”
苏清鸢慢慢走到我面前,蹲下来,手指轻轻点在我眉心:
“你的太极灵根很纯,但之前没系统练过,意念太散了。
试试把注意力放在胸口的铜镜上,它是玄机子前辈用精血炼化的,能帮你感应灵气的流动。”
我按她说的,把意念集中在铜镜上。镜面突然漾起一阵暖意,那暖意像细细的丝线顺着皮肤蔓延开,像一张看不见的网,把散在身体各处的气感悄悄聚拢。
这一次,当灵气再次顺着胳膊流进来时,我清楚地“看见”了它的路线——像一条弯弯的小溪,绕过肩膀,穿过胸口,最后流进了丹田,留下一阵温热的感觉。
“很好,这就是‘混沌初开’阶段‘引气入体’的初步成效了。”
苏清鸢的声音里带着点赞许,“接下来几天,咱们就巩固这个阶段。等你能稳定地把灵气引进丹田了,咱们再开始试着练‘阴阳分判’。”
我刚想试着加深那股气感,平台边上突然传来“沙沙”的声响。
苏清鸢猛地站起身,手按在了腰间的银色短刃刀柄上——刃身上的八卦纹在晨雾里闪着冷光。
我也赶紧睁开眼,只见晨雾里飘着几缕淡淡的灰气,正朝铜鼎这边慢慢靠过来,灰气里还裹着些小小的黑影,像一群没成形的阴灵。
“是些低级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