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749 局秘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章 749 局秘辛 (第3/3页)

查,才发现是楼底地基里深埋着一把清末民初的老琵琶,年头太久,琴身沾了地下的阴湿晦气,竟成了精怪。

    一到满月阴气最盛之时,琴弦就会自行微微震颤,发出类似女人哭泣的呜咽声。

    还有去年雨季,城西护城河老有人报警说看见‘水鬼’拽人,传得有鼻子有眼,闹得附近居民晚上都不敢靠近河边。

    我们派人蹲守探查,结果发现是河底一棵百年老槐树的根系大面积腐烂,部分粗壮的根须漂浮在水面上,随着水流摆动,形态扭曲酷似人的手臂,加上河面常年笼罩的浓重雾气一遮掩,就成了骇人听闻的‘水鬼抓人’传说。”

    他收回手机,墨镜后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我的工服,精准地落在我胸口的位置。

    隔着衣服,我竟有种被彻底看透的错觉,仿佛那面紧贴着皮肤、微微发烫的铜镜,在他眼中无所遁形。

    “749局真正的职责,是守住普通人的世界与超自然世界之间那道看不见的‘分界线’。

    像你身上之前沾染的、让你霉运缠身的‘阴滞’,还有易理阁先生提醒过你的那些低阶邪祟,都是我们需要及时清理掉的‘越界障碍’。

    至于你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洞察的笃定,“

    你能看见易理阁订单里那些常人看不见的金色符文,能尝试修炼你布包里那本《太极混沌诀》,根本原因在于你身具罕见的‘太极灵根’

    这种灵根百年难遇,天生便能同时接纳、炼化至阳与至阴两种截然不同的天地灵气,是块万中无一的修炼胚子。”

    “至于《太极混沌诀》,”

    林默的声音顿了顿,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木盒边缘温润的包浆

    “这门功法的根基源自《易经》的至高奥义,讲究的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宇宙演化之理。

    初练此诀,首要便是澄心静虑,如同天地初开前那片鸿蒙未分的混沌,将脑海中所有杂念彻底清空,让自己的意识与天地间流转的灵气 合二为一。

    引气入体时,需清晰分辨阴阳——吸入的阳气,需导引其上升,直冲头顶百会穴(上丹田),温养精神,开慧明智;

    吸入的阴气,则需引导其沉降,缓缓汇入脐下丹田气海(下丹田),滋养气血,强壮体魄。

    待修炼到一定火候,体内积蓄的阴阳二气便会如太极图般自然流转、生生不息,进而衍生出精纯的‘四象之力’,

    这四象之力与你自身固有的精、气、神、血四者一一对应,相互滋养,不断壮大,使你的体魄日益强健,精神愈发凝练。

    若能更进一步,臻至高深境界,甚至能将八卦的玄奥力量融入法术施展之中——比如施展雷法时,若能融入震卦那刚猛无俦、裂石开山的‘震动’真意,雷霆之威不仅能摧枯拉朽,更能直接震断对手的经脉气机;

    构筑防御护盾时,若能借用坤卦那承载万物、厚德载物的‘厚重’之力,形成的护盾便能坚不可摧,足以抵御排山倒海的攻击。”

    “《太极混沌诀》……它真的……是传说中的修仙功法?”

    我下意识地伸手,隔着粗糙的帆布,轻轻抚摸着布包里的线装书,指尖仿佛能感受到那古旧纸张特有的粗糙纹理,甚至能想象出上面那些因岁月侵蚀而变得斑驳模糊的墨迹。

    林默微微颔首,动作小心地从木盒里取出一张明显年代久远、纸张已经泛黄卷边的薄纸。

    纸上画着两幅简单却透着玄奥的人形动作图——左边一幅标注着‘抬肩式’

    图中人双臂平举,指尖指向虚空,似在接引;

    右边一幅则是‘沉腰式’,图中人双腿微曲下沉,腰背如弓蓄力。

    图旁,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写着几行口诀

    “太极生两仪,混沌化阴阳,此诀可引气入体,散阴驱邪,护持己身。”

    “十年前,我们在洛河下游发掘一座汉代术士的殉葬古墓时,意外找到了这份《太极混沌诀》的残卷,”

    林默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追忆的凝重,破窗而入的风裹挟着野外的寒意,吹得人皮肤发紧

    “当年,正是易理阁的那位先生,凭借这份残卷领悟的皮毛,才成功化解了那座古墓里积郁千年的凶戾阴煞之气,保住了考古队的性命。

    然而这几年,”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峻

    “各地的异常事件、邪祟滋扰却呈现爆发之势,频率和烈度都在急剧上升

    你之前遭遇的那些‘无缘无故被恶意投诉’、‘骑车平地摔跤’之类的倒霉事,绝非简单的运气差,而是有低阶邪祟在暗中搅乱、侵蚀你的个人气场,让你持续‘走背字’。

    就像上个月,城东‘阳光花园’小区有户人家,接连一个月不断丢失钥匙、钱包、甚至刚买的菜,开始都以为是遭了惯偷,报警多次无果,后来我们接到异常报告介入调查,才发现作祟的是一只罕见的‘偷气鼠’。

    这种精怪专门窃取人的‘运道之气’,它偷得越多,被偷的人就会诸事不顺,喝水都塞牙缝。”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