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蓄势待发 (第2/3页)
要租也到郊区市场去。”
戚永锋说:“往西边还有两个批发市场,一个真如,一个江桥。”
陈家志讶然,“你了解的还挺多的嘛。”
戚永锋嘴角翘了翘,“既然负责市场销售,了解这些都是职责所在。”
另两名销售人员已经打开了车门,但暂时还没来生意。
陈家志靠在车上,说:“可以多关注下江桥市场,按现在市场格局,真如最终可能会被并入江桥。”
江桥市场在嘉定的曹安路,和PT区的曹安市场是两个概念。
曹安市场当下蔬菜交易量最大,但它离城区太近,迟早得落寞。
而江桥未来吸收了真如市场后,就一跃成为上海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即使现在也不容小觑,面积大,建筑新,交通更通畅。
戚永锋头皮有些发麻,人不在上海,却对上海的市场情况了如指掌?
这时,有客人上门了。
“青菜怎么卖?”
“7毛/斤。”
“能少吗?”
…
陈家志呆了片刻,就又去市场了解行情。
连续三天,凌晨跑批发市场,白天逛农贸市场、超市和国有菜店。
他逐渐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和广州有些不一样,上海各级国有批发公司至少控制了全市60%~70%的蔬菜供应量。
同时他估计全市还有300多家国有菜店在经营。
然而,国有菜店承担了大量人员就业,还有很重的增值税等税负。
在价格上与小菜贩相比完全没有优势,也止不住客源流失。
所以,国有蔬菜公司在转型,大力发展配送,国有园艺场直供机关单位、学校、超市……
仍然是巨无霸般的存在。
思前想后,陈家志认为现在还是得错位经营。
这天,他刚来到基地,李秀就把他拉到了一旁。
“黄山和小霞今天来找我了,他们说想回广州。”
陈家志挑了挑眉,“咋了?”
李秀说:“收入没达到预期,连着几个月收入都比在广州低了不少。”
黄山和小霞都是敖德海拉来的老乡,此番提出想离开着实让人意外。
但也衬托出戚永锋难能可贵。
“其他人呢?”
李秀抿嘴道:“黄娟可能也有想法,但似乎和永锋意见相左,只和我闲聊了会儿;
胡春梅比较直接,说收入降低了,但还挺积极的在想办法提建议,没说要回广州。”
陈家志微微颔首,队伍里个别人信心有些不足。
李秀问:“有办法吗?”
陈家志笑了笑:“看这茬西兰花表现,只要能赚钱,一切问题都是纸老虎。”
“怎么听你一说就这么轻松呢。”李秀也笑了,“家志,你身上有种魔力,当你说种菜能赚钱时,总能让我轻易信服。”
陈家志打趣道:“所以,我听家志的?”
李秀又忍不住给了个白眼,“得了便宜还卖乖。”
…
二月末,陈家志在菜场组织了管理人员开会。
他没聊种植,直接谈定位。
“菜场定位会更明确,主打能标准化生产的菜心和芥兰,再辅以西兰花等高档细菜。”
“其它菜都会放弃,减少管理难度。”
“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